回顾辉煌2018,展望奋进2019,“强果富农”之路聚能量,再起航!

2019年01月13日 10:47:35 | 来源:丰县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现代果业发展

  催动老树“发新芽”

  丰县

  素有“果都”、“果海”之称

  是江苏省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

  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

  全国苹果现代产业十强县

  并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的称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

  丰县的苹果产业经历了

  规模扩张、提质增效、品牌塑造的市场洗礼

  已经成为构筑现代农业基地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

  扩销路 大沙河苹果网上走四方

  说起苹果种植,大沙河镇毛楼村的邵长峰就打开了话匣子,从满头乌发的小伙子到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他用半辈子的时间见证了苹果的发展之路给自己和村子里带来的变化 。

  果农邵长峰告诉记者,四十年以前自家的苹果以国光和金元帅为主,那时候卖苹果都是有大车来收购,“ 人家来收咱就好卖,不来收就在家搁着”。

  邵长峰的儿子邵明冠曾经在上海工作,2014年回到家乡丰县后,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销售苹果,经过这几年的成功经营他不仅扩大了苹果的种植面积,还带动周边村民的苹果销售,走上了一条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网销之路。

  同样在大沙河镇,创建于2014年的电商物流产业园内一派繁忙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沙河苹果订单由镇里的电商终端接收后,从这里统一发往各个消费者的手中。

  大沙河镇政府工作人员李林告诉记者,丰县大沙河苹果成功被江苏省消保委,评定为第一届消费者点赞的江苏省优质商品。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好品质、好品牌、好口碑的大沙河苹果,也助推了大沙河苹果畅销,提高了广大果农的收入。目前是苹果销售的旺季,每天从我们电商园发出去的苹果多达四万多件。

  生态游品牌助力果业发展

  华山镇套楼的一处果园内,苍劲有力的苹果树枝条正孕育着一个个饱满的花芽,为秋天丰收的果实输送更多的能量。农艺师王以胜正忙着给果农们上一场田间培训课,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果树知识。

  王以胜从事农业工作多年,有果品经纪人、果品技术员、果农、农民发明家等多重身份。2006年,他带领果农将套楼的果品示范园,打造成江苏省第一家观光、自采苹果园,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靠生态旅游做好农业文章,每年“苹果节”期间来我县旅游自摘品果的游客多达20余万人。一年一度的“苹果文化节”,成为丰县向外界推介特色果业和生态旅游,搭建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媒介和平台。

  转型升级 催动老树“发新芽”

  丰县的苹果规模栽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过近60年的发展,面积稳定在32万亩。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生产,部分树体老化、品种衰退,出现优质果率低、效益增长缓慢的现象。2013年,丰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果业提档升级”计划,通过果树更新和改造加快优质生产,提升果业效益。

  2013年到2014年,丰县建立了果树综合试验站和梁寨镇的矮化自根砧基地,基地以“打造一流果品示范园,引领现代果业发展”为目标。目前,果树综合试验站一期16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已经进入生产阶段,二期3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于2018年春天开工建设。在果树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县发展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种模式示范基地3万余亩,建成了500亩的矮砧优良品种苗木繁育基地。

  徐州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推广研究员徐秀丽对记者说道,丰县建立果树综合试验站和梁寨的矮化自根砧这样的基地,还有引进的矮化自根砧这种栽培模式也是我们现在化的栽培模式。让试验站起到了实验、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也引领了丰县现代果业的发展。

  丰县果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今年丰县人民政府和江苏省农科院联合成立了“丰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加强技术研究,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4个,制定省级地方标准5项。自2010年以来,获全国农牧渔丰收奖、市级以上推广奖及科技进步奖10项。

  据徐秀丽介绍,下一步丰县苹果一个是围绕转型升级,主要发展矮砧集约化的栽培模式;另一个方面对一些老果园要加快更新和改造, 主要是树体密闭园改造,进行树体小冠型的改造,另外再引进一些新的品种像维纳斯黄金,还有一些早熟嘎啦,在我们试验站进行试验,然后来进行示范和推广。  

  有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销售网络贯通

  加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模式新技术”

  我们相信

  丰县苹果萌发出的 “新芽”

  必将带动丰县果业转型升级

  “生新枝”,结硕果

  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丰县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