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半圮的石桥,一幢临河的危楼,一所破败的古宅,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街,一架伸入河中的石级……
当年读陆文夫老先生的作品时,爱极了这段文字,寥寥数语,像一张黑白的相片,简单粗暴地描摹出老苏州的形象。闭上眼想一想,老苏州正该是这个样子的!
盘门水城门 于祥摄于1990年
老底子的苏州人怎么会没有几张黑白照片呢。在那个照相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去虎丘照张相可是件顶时髦的事儿,就连红透半边天的大腕儿刘嘉玲也不能免俗。
1975年刘嘉玲在虎丘拍摄的照片 来源于网络
当年拍照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够拍立得。从拍摄到冲印,往往都需要一点时间,拍照是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于是,无论大人小孩,去虎丘之前都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帖帖,格外光鲜亮丽。
当小孩子撒着欢儿蹦跶到虎丘塔下,刚刚凹出一个造型,就会被大人往旁边拽上一拽,“边上点,别挡着塔。”好嘛,原来虎丘塔才是主角,连带着两旁的树也成了主背景,人倒成了陪衬的。
“看我看我!准备好要拍了啊!”画面里的人或盯着镜头,摆着自以为很帅的动作;或故作深沉,遥望远方;或懵懵懂懂,不知所以。
隔了几天,拿到照片一看,总有几个眼神不知飘到哪去的,还有几个pose略显傻气的孩子。家人亲戚或狐朋狗友们见了, 难免会嘲笑上一番。
岁月轮转,虎丘的树绿了又枯,枯了又绿,照片里的韶龄女子早已生了华发,唯有那座C位出道的塔,仿佛永远正年华,除了又倾斜了一点之外,便再没有任何变化。
然而神奇的是,当他们再次翻出这张不那么完美的相片时,眼中都会折射出温润的光:“那时候多年轻啊。你看见照片上这些人了吗?他们是很好很好的兄弟啊。”枯瘦的手轻轻抚摸上这张照片,嘴角是上扬的,脸上的皱纹都点染着笑意……
曾有一个热衷追逐光影的摄影师说过:
“摄影应该留下些什么,
只有被留下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
黑白照片上是最分明的底色,
承载的是最温暖的思念。
那么,作为老底子苏州人
你的那一份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