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小时内,一个人操作完成机械安装、电气识图、电气安装、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以及触摸屏人机界面……这是最近在镇江举行的第四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工业机器人项目”赛场的规定动作。
我市18岁小伙李鹏龙在这一项目中,以完美而精准的操作战胜其他13市选拔出来的22名选手,最终夺得冠军。
他的“幸运”源于不懈努力
今年18岁的李鹏龙是徐州技师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谈到比赛获奖,李鹏龙说,他可能只比别人幸运一些,而这份幸运却来自他平时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院校看大赛。李鹏龙拿到江苏省比赛的第一名,也相当于职业院校中这一项目的省状元。这块奖牌会为他将来的考学或就业铺平道路。”教练孟庆龙说,“拿了省赛第一名,不仅李鹏龙可以破格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将来就业绝对不成问题。好多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都会争抢在国赛、省赛上获奖的技术型人才。”
想学技术 选择读中职学校
李鹏龙出生于邳州铁富镇沟上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父亲有眼疾,全家人只靠母亲打零工挣钱,属于低保家庭。初中毕业后,李鹏龙想着学一门技术,早点工作挣钱养家。于是他报考了徐州技师学院,并被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录取。
“即然来了,就要扎扎实实学门技术,将来也能靠这门手艺吃饭。”李鹏龙说,“于是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每门课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刻苦练习。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而且还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李鹏龙一直努力争取拿到助学金、奖学金,只为给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李鹏龙一直是个节俭的孩子,除了必要的伙食费和日用品,他几乎不乱花钱。”李鹏龙的老师告诉记者,“而且他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教室、食堂、宿舍、集训室,他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学习、集训,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消费。”
李鹏龙:我不聪明,但勤奋
“我自己认为我不属于聪明的学生,所以就要多学、多做。”李鹏龙说,“记得去年暑假,高温天气,我每天都穿着全套装备,汗流浃背地训练,每天脱下来的工作服真的可以拧出水。”
“我从不相信天上能掉馅饼。这次夺得省状元,也是靠不懈地努力'熬'出来的。”李鹏龙深有感触地说,“其实,集训的生活是很寂寞的,特别是赛前的那两个月,每天从8:00—22:00,一天14个小时,全部泡在集训室里,反复学、反复练。在完成了教练布置的任务后,我会把同学们教叫来挑我的毛病,一遍遍地调试,一次次地修改……这些都是为了赛场上的奋力一搏。”
教练:拿奖是意料之中
说到李鹏龙的夺冠,教练孟庆龙好像一点也不意外。 “这个孩子能吃苦,又冷静沉着,心思缜密,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孟庆龙说,“当初李鹏龙因为考了全班第一名被班主任老师推荐到我们集训班,那时候他并不是条件最好的,甚至比其他同学都差了一大截。但是这个孩子心里素质好,不气馁、不放弃,而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刻苦和永不服输……可以说他这次获奖,完全是靠他自己‘熬'出来的。”
“比赛前,我带着他们反复练习,把可能出现的故障‘做’一遍,甚至连出题能设计到的‘陷阱’我们也都猜了又猜,想了又想。”孟庆龙说,“老师的每一次课,李鹏龙都听得很认真,而且完全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反复练习,所以他这次夺冠,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
(来源:都市晨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