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8日央视三套播出的《幸福账单》节目中,一位“猪八戒”在舞台上又吹唢呐又唱歌 他就是丰县85后民间艺人邵彬。
登上《幸福账单》扮演“猪八戒”
邵彬登台表演的这7分多钟里,他先用唢呐演奏了一曲高亢有力的《好汉歌》。第二个节目中,邵彬换上猪八戒的扮相,演唱了《西游记》的主题《敢问路在何方》,一边唱歌一边表演高难度的动作,将九尺钉耙在手里转得十分娴熟,就像孙悟空玩金箍棒一样轻巧。
表演结束,邵彬为自己赢得了160秒的游戏时间。游戏类似现实版“跳一跳”,主要考验选手身手的灵活性,遗憾的是邵彬到了第三关没闯过去,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虽然心愿没能达成,但我能登上央视舞台展现自己,就已经很满足了。”邵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7岁学唢呐,专业院校毕业后回乡组建团队 邵彬是丰县凤城镇人,父母都是民间艺人。从邵彬7岁,父亲就开始手把手教他。
“我记得那时候,每天凌晨4点被父亲从被窝里拽出来,到田间地头去练,一直到七点钟才回家吃饭,然后再去上学。最苦的是冬天,手都冻烂了,又青又紫,肿得像馒头一样。”邵彬说,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他吹出的热气从唢呐里流出来,很快就变成了冰溜子,最长的时候能挂到20多厘米,但父亲从不会因为天冷让他少练一会儿。 小邵彬很有天赋,再加上勤学苦练,11岁就开始领班献艺,14岁考入山东曲艺学院,专业学习乐器和表演。2007年底,邵彬组建了自己的民间艺术团队,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曾在丰县唢呐演奏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在徐州地区唢呐大赛中获得金奖,在2008年宣传部组织的一“唱响丰县”中获得第一名。
担心“乐器之王”后继无人 曲艺之路一路走来,邵彬很感激幼年时父亲对自己的严厉。但让他忧心的是,民间唢呐的市场现状并不乐观,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听唢呐,孩子更少有学习唢呐的,他担心自己是最后一批民间唢呐艺人。学习唢呐确实太难了,要练好唇、指、舌、气四大基本功。可唢呐还被称为“乐器之王”,民间还有“三年笛,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一支唢呐吹一生”的说法。 邵彬曾把电影《百鸟朝凤》看了五六遍,他说这部电影把艺人心底的东西都表现出来了。 邵彬的女儿今年十岁了,对唢呐没有丝毫兴趣。儿子刚刚六个月大,不知道能不能成为他的希望。
(来源:都市晨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