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80后”小伙子,一个是“00后”小男孩,他们素不相识,却紧密相连。宿迁泗洪退伍军人陈恒恒捐献了19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年仅11岁的小男孩送去生的希望。
1月8日上午9点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一间病房里,陈恒恒躺在病床上,两只手臂上各插着一根针管,连接着病床边不停运转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机器。两根针管一进血一出血,出血经过分离机震荡留下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剩余成分则慢慢回输他的体内。这样的状态,他需要坚持4—5个小时,可他的表情没有丝毫痛苦,眼神坚定而自豪,因为他的无偿捐献会让广州的这名11岁血液病男孩获得新生。
“救人是军人的本色,虽然退伍了,可绝不能褪色,希望能挽救他人生命。”面对记者采访,陈恒恒语气坚定地说。
陈恒恒今年30岁,泗洪县太平镇人。2007年18岁的他选择前往山东参军,2012年退伍回乡,5年的部队生活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力和责任感。2012年12月的一天,陈恒恒需要更换驾驶证,从泗洪来到了宿迁。陈恒恒说,因为在部队就有献血经历,换完驾驶证后,他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让朋友带着他找献血车,献血。
就是在这次献血过程中,血站的工作人员对陈恒恒说,如果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陈恒恒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填写了捐献志愿表,采集了血液样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8年9月,陈恒恒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陈恒恒说,听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很激动,终于能救人了,这可能是军人天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内心感觉挽救他人生命就是一种职责。紧接着,陈恒恒签署了捐献同意书,接下来,他加强锻炼、调理,顺利通过了各种检查。
2019年1月3日,陈恒恒住进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连续几天注射动员剂后,正式进行捐献。1月8日下午1点50分,在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后,陈恒恒共捐献了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据宿迁市红十字会赈济部负责人刘如胜介绍,陈恒恒是2019年全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累计全省699例,而他也是宿迁第17个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接过志愿者送来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陈恒恒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来源:宿迁网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