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厨师为扬州“代盐”,央视、英国BBC齐为他打call!

2019年01月07日 11:29:55 | 来源:扬州广电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多数人印象中,年轻人玩收藏的不多见,而扬州有位收藏达人,他的收藏品竟然跟一种调味料有关!

  朱志勇出生于1979年年底,基本也算是个80后,是一名厨师。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盐,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重要物质。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食用盐的记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里,盐文化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朱志勇收藏的正是和盐文化相关的藏品。  

  在朱志勇家里有个箱子,这是他为了双博馆四月份盐文化展览准备的。不大的箱子里,装了200多件和盐文化相关的宝贵史料。朱志勇告诉雨薇,他当初走上收藏之路,其实有点“误打误撞”,二十年前,还是个毛头小伙的他,就对邮票和古玩杂项很感兴趣。

  扬州因运河而兴,便利的运河交通造就了扬州漕运、盐业等产业的繁荣。虽然扬州不产盐,但明清时期,朝廷把盐业管理机构——两淮盐运使司设在了扬州,扬州由此一举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清朝康乾时期,两淮盐业甚至贡献了国家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一时间,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美名远扬。当时,百姓买的盐外包装上都会有老广告,这些纸都展示了扬州的历史。朱志勇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深思熟虑之后,和两淮盐文化相关的史料,成为了他的主要收藏方向。

  全国收藏盐文化的屈指可数,朱志勇的收藏之路比较艰难。但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朱志勇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关注了多个故纸网站,并加入了很多收藏群。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藏品渐渐有了规模、成了气候。

  朱志勇收藏的一张张泛黄的纸张,记录了扬州盐商的鼎盛时代,对于扬州而言,非常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十多年来,朱志勇不抽烟不喝酒,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扑到了盐文化的收藏上。别看他还不到40岁,现在已经是盐文化收藏圈内的“大咖”了,就连央视和英国BBC都曾对他做过专访。

  这些年,朱志勇的收藏不局限于两淮盐文化,而是越发的丰富多彩。朱志勇收藏了一张雍正五年七月的官方文书,这是当时两户人家过户盐庄时找官府出具的官方证明,防止日后产生矛盾,朱志勇还收藏了两淮盐商没落后钱庄发给盐号的催款单。

  一份份史料文件,见证了盐业的繁荣和兴衰,让人唏嘘不已。在朱志勇家中,除了大量的纸质文件,还有一些充满年代感的物品,石权(即秤砣)、盐号招牌、贡盐木牌。

  朱家的老房子里,到处都是盐文化藏品,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小型博物馆。朱志勇说,十几年前接触盐文化收藏,更多是一时兴起,如今,他已经深深爱上了盐文化,并将在这条充满滋味的收藏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朱志勇表示,盐文化以两淮为重,如今大家收藏盐文化也是以两淮为重。朱志勇认为自己没有辜负盐商的期望,很多人能从他那里了解扬州本土文化、了解盐文化。

  俗话说“好厨师,一把盐”,很显然,朱志勇在收藏界也是一名好“厨师”,是扬州盐文化的优秀代言人!

  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和运河文化的进一步发掘,盐文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相关收藏品也不断升值。

  (来源:扬州广电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