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看抖空竹、欣赏江南丝竹,学做布贴画……元旦放假第一天,南京甘熙故居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他们跟着江苏新闻广播主持人侯贞一起体验民俗,提前感受年味。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这里也是南京民俗博物馆。
在津逮楼外,南京市空竹学会的爷爷奶奶耍着空竹,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轮番上演。更厉害的是,一位打扮成“猪八戒”模样的爷爷表演起四龙飞舞,一旁的观众连连叫好。
在非遗室,南京市布贴画非遗传承人祁竞老师给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副“猪年吉祥、年年有余”布贴画。“原材料是布的,我们剪猪的过程中,构图上面就考虑猪的形状。这个福字当中还蕴含着镂空的形状,福字田字很像一条鱼。有祝福年年有余的意思。”祁竞说, 2019年是猪年,她寻思着如何把猪的元素融入布贴画中。
剪出造型各异的布条,按照顺序一层层贴一起来,最后一个“福”字挂历就做好了。带着充满年味的挂历,欣赏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小朋友们收获多多。
南京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慧介绍,元旦三天,馆内准备了丰富的新年大餐,不仅有传统的抖空竹、南京白局,还有二十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坐镇,创意猪年元素的非遗作品。
“非遗迎新特展结合南京非遗保护项目根雕,通过多位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呈现,让大家感受到南京根雕,这门独特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同时我们二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带来南京非遗地域文化的宣传,主要有秦淮灯彩,葫芦画,布艺,剪纸、金陵竹刻,南京绒花,大家可以和老师零距离互动。”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