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大桥、三湾公园、宋夹城…… 《新扬州六景》展示扬州新地标

2018年12月28日 09:05:56 | 来源:扬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布展现场

《新扬州六景》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今天上午,“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扬州民间剪纸精品展”在486非遗集聚区和中国剪纸博物馆同时开展。作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扬州剪纸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据中国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介绍,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征集和筛选了扬州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家及民间剪纸艺人80件(套)作品,他们用手中的剪刀和纸张,展示了自己对扬州的情怀,对时代变迁的理解。

  展出80件(套)作品

  艺人用剪纸“书写”改革开放

  作为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剪纸在中国民间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扬州剪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质感”和“艺术魅力”。而扬州剪纸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扬州剪纸还凝聚了扬州老百姓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今年6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以扬州民间剪纸艺术家研究为主题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扬州卷》项目启动,计划用2年时间寻访记录60位剪纸艺人,留存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扬州民间剪纸资料。

  王京告诉记者,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让更多人全面了解扬州剪纸的民间故事和艺术家,此次展览将先期田野采风民间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精选80幅件(套)对外展览,“作品反映了扬州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变化,也是剪纸艺人通过一把剪刀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两大展区展示时代变化

  年纪最大的老艺人已超90岁

  据悉,展览分现代剪纸展区和风俗剪纸展区,参与创作的剪纸艺人有年近百岁的民间艺术家,也有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剪纸作者,还有新生代剪纸传承人。“在题材方面,既有传统的吉祥、喜庆剪纸,也有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变化的现代剪纸,还有传统题材上的创新。”王京介绍,每一位扬州人都是时代变化的亲历者,他们也见证了扬州剪纸的发展。“关于剪纸的记忆,对于扬州人来说,实在是太丰富了。希望能通过此次展示,唤起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国的非遗,关注民间剪纸艺人。”

  在布展现场,记者注意到,92岁的民间剪纸达人沈毅不但提供了多幅作品,他的作品中展现了扬州的多个标志性建筑,如宋夹城、五亭桥、东关古渡、双博馆、瘦西湖隧道、扬州泰州机场、火车站、润扬大桥等。扬州剪纸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孙黎明则用现代抽象手法,展示了现代“美好生活”的场景,“我们从孙黎明这100件作品中精选了40件进行展示,这些作品展示了扬州秀丽风光和现代生活。”

  剪纸体现《新扬州六景》

  还有多件传统风俗剪纸亮相

  为了此次展览,剪纸艺人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剪纸作品。来自虹桥社区剪纸班的剪纸爱好者,特意设计了“新二十四孝”系列,以剪纸的方式呈现,在新时代的今天重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套作品是扬州年轻剪纸传承人王蔚设计创作,很多人看了都觉得眼前一亮。”王京介绍,这一作品是由年轻剪纸艺人围绕改革开放,扬州城市变化为主题自己原创设计并制作的,十分难得。这套名为《新扬州六景》的作品,一套6幅,分别为:《城市书房》《三湾公园》《万福大桥》《宋夹城休闲公园》《马可波罗花世界》和《李宁体育公园》。这6幅剪纸的成品,抓住了每一个“新地标”的特色,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地标特点传神显著,展现了扬州剪纸类型也不断成熟和发展。

  而在风俗剪纸展区,86岁的剪纸艺人聂素英展示她多年来涉及婚丧嫁娶、四时八节、生产生活的剪纸作品,此外观众还将看到扬州剪纸花样中的用于装饰花灯的剪纸——“灯笼花”,用于装饰枕头的——“枕顶花样”等传统工艺。

  (来源:扬州网 编辑/沈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