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倒计时
仅剩5天
没骗你,算上今天,真的只剩5天了
满脸姨母笑的
2019
正在向你招手
喜迎元旦
元旦放假怎么过,全家老小出去旅行?去商场超市买买买?还是躺被窝里睡三天不出门?选择这么少,怎么对得起已经忙碌了一年的2018。
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南京人怎么过元旦吧。
以下这些民国元旦欢度方式,你选哪个?
A 加个班吧
B 约场电影
C 买买买
D 校园爱豆有演出
E 足球比赛
F 随份子心好痛
G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答案
A、加个班吧
天长假刚开始,就被老板催去加班
“元旦”最早来到中国,是从政界开始自上而下推行的,所以最早享受到元旦假期的,自然也是政界。
1914年1月3日《申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腊尾年头之南京态度》的文章,里面就提到了南京政界人士的元旦假期,“省公署停止办公3天,未了事情都在31日办完。各司人员31日下午6时下班,1月4日正常上班。”
到了1921年,南京军政界和各机关单位的元旦假期延长成了7天,从12月28日放到1月3日。
知识点
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即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
虽然公历1912年1月1日被定为元旦,但真正把元旦当成一个节日来过,是到了1913年。这年元旦的《申报》上,登载了《总统府庆贺元旦盛典纪要》一文。文中提到,元旦之前,国务院发出通告规定应行庆贺典礼。
1914 年 1 月,政府正式颁布法令,规定农历新年称春节,公历新年称元旦。
1913年元旦的申报登载《总统府庆贺元旦盛典纪要》
虽然放假,很多南京人却得"加班"。
元旦当天,省里的大小官员,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都必须穿正装,聚集在军署大堂行团拜礼。礼成之后,官员们合影、聚餐,还要接待外宾,忙到晚上才各回各家。
更惨的是,假休到一半被老板叫回去干活!
1921年的政界人士们就遇上了这事。刚放假,就得知4日要临时召开会议,一个个全被催回了南京。
等到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元旦的礼节开始庄重复杂起来。
以1930年元旦为例,当天在总统府要举行三大典礼接待外宾、职员团拜、授予勋章。因为元旦同时也是民国开国纪念日,所以当天除了总统府的典礼,还会有其他官方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上午的中山陵谒陵仪式。
下午,则是比较轻松的。1930年元旦下午,蒋介石就邀请了官员们去励志社开茶话会。茶话会上还播放了电影新片《世界大战争》。蒋介石认为这部片子是实地取景,与平常的战争电影不一样,有助于军事知识的积累,所以特意让励志社租来的。
B、约场电影
电影票涨到十五元,新街口、夫子庙最热闹
“元旦”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民众们不熟悉,商家也很冷淡。”南京的商界还保持着旧历的习惯,对阳历新年并无点缀,结账收账也均以旧年年底为止,连日雨雪连绵,生意非常清淡。”(1921年1月3日《申报》)
后来,民众逐渐接受了元旦,元旦假期的南京街头也开始热闹起来。
“元旦假期的电影票价格虽然涨到了六元、十元、十五元,但生意反而因为元旦假期而更加热闹;冷落了很久的马车业也突然忙了,新街口到玄武门和三山街,大行宫到夫子庙,是最热闹的线路;许多人结伴进照相馆,可惜因为经常停电,客人扫兴,老板也大呼时运不济……”(1949年1月1日《中央日报》)
C、买买买
聪明商家投广告,报纸上喊“大减价”
聪明的商家怎么会放过商机呢?他们开始在元旦当天的报纸上投放广告。
有的商家很直接,在报纸上喊“大减价”。比如,1934年元旦的《中央日报》,就刊登了《大白菜元旦大贱卖》的消息,待售的大白菜总量达1万斤,1元大洋可买35斤,销售地址为“中正街小火车站迤北细柳巷奉直会馆”(今常府街附近),署名为“真善美农林公司”。
有的商家很文雅,在报纸上说“恭贺新禧”。
还有一些单位会选择在元旦假期刊登重要启事,比如,1936年1月2日《中央日报》就刊登了“南京江苏银行迁移土街口(今洪武路、中山东路路口)新屋通告”。
D、校园爱豆有演出
中大游艺会节目超赞,三千人挤进学校
放假这种事,都是一开始兴奋,后来在家呆久了就会觉得无聊。
怎样将元旦过得精彩?南京的学校通常都会争着开游艺会,大学、中学、小学、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在办。
其中,1935年中央大学举办的游艺会最为精彩,连《中央日报》都刊登了当天的节目单:“1.管弦乐(国府弦乐队);2.口琴合奏(中大口琴队);3.歌舞(中大实校);4.粤乐(中大同学);5.单人舞(该校教授);6.垫上运动(该校同学);7.踢踏舞(该校女同学);8.国术(该校国术队)……”真是丰富多彩,引来三千人挤破头观看。
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
当年的热门地点还有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简称民教馆),那里有南京市各私立中小学音乐教员出演的歌咏会。
E、足球比赛
京华足球队约战,下午两点励志社见
体育运动也不可或缺。
京华足球队在元旦当天向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足球队发出了挑战,挑战地点定在了励志社。京华足球队表示,如果两个队伍应战,那么元旦下午两点就在励志社见。
F、随份子心好痛
选在元旦订婚、结婚的人特别多
和如今的元旦一样,民国时期的南京,选择在元旦结婚的人也是超级多。
那时候的习惯是订婚和结婚都会在报纸上刊登启事。
比如南京的《中央日报》在元旦当天,就经常会有一两个版专门用来刊登结婚启事,版面最上面写上“元旦佳期同结良缘”八个大字,下面全是一条条的结婚启事。
G、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火车往返南京和上海,需要5小时40分钟
不想在南京过元旦,想出去旅游的,可以乘坐1937年元旦当天开通的“首都特快车”。这个列车每天往返南京和上海一个来回,用时五小时四十分钟,沿途停靠镇江、常州、无锡、吴县四站。
乘客需对号入座。
票价与普通特快车一样,但半价票、免票优待奖券等不能使用。
节日提醒
注意小偷!注意小偷!注意小偷!
1937年元旦时,在南京参加提灯大会游行队伍的人达到了十万之多。
提灯大会结束后,有一位28岁姓韩的年轻人看完灯回家后摸黑就睡了,却听见床下有声音,点灯一看,床下藏着一个人。那人见形迹败露,就揪着韩某揍了一顿。
虽然最后警察来了,但大过节的,这事多闹心啊。
(来源:江苏文脉;编辑/陈茜、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