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关工委开展的“校外教育辅导站优秀活动推广项目和特色活动品牌”评选活动中,泰州市苏陈实验小学制作的视频《为青少年播种梦想》,荣获“江苏省校外教育辅导站优秀活动推广项目”二等奖。获奖是因为苏陈实小有个办了10年的“校外辅导站”,每周六免费教农村孩子学琴棋书画等才艺。
为了让留守学生假期有去处,学校成立“快乐驿站”免费教才艺
苏陈实验小学地处苏陈镇,是一所已有98年历史的农村小学,现有学生1200多名。在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学生最多时达到2000多名。
周六上午8时许,在苏陈实小的门前,仍有学生络绎不绝地赶来。因为每周六的上午8点半至10点半,该校有400多名学生雷打不动地准时参加学校“校外辅导站”的公益培训,而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留守学生。
8点半,各项活动准时开始。走在校园里,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琴声、鼓声、合唱声,喜欢音乐的学生,正在分别参加竹笛、电子琴、腰鼓、合唱等培训。在另外一些教室,有学生正徜徉在书画艺术的海洋里,学儿童画、画素描、画国画、练书法等。喜欢运动的学生,则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轮滑等。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学生们在“校外辅导站”各取所需,一切井然有序。
而之所以秩序井然,因为苏陈实小校外辅导站一办就是10年。该校校外辅导站负责人申祖鹏对校外辅导站的发展历程一清二楚。作为语文老师,他也在校外辅导站开了10年的“圆梦文学社”,专门教学生阅读、写作。
校外辅导站原名“快乐驿站”。作为一所农村小学,2008年学校留守学生高达30%。“长时间缺少关爱,尤其暑假得不到监管,先后发生溺水、上网事件,造成了家庭悲剧。”申祖鹏介绍,当年暑假,一名留守学生溺水死亡,几天后才在姜堰被发现,老师们非常心痛,当即决定成立双休日“快乐驿站”,目的是让留守学生假期有去处,有事做,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社区驿站发展为“校外辅导站”,志愿者越来越多,每年数百学生受益
考虑到学生分散在不同村庄,当年学校发动在职党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在附近查庄、杏林、陆庄、徐庄、北庄、苏陈、双岸、东西石羊等社区建了8个“快乐驿站”。各驿站由社区提供桌椅,每周六上午,由学校派两名老师来到社区,义务教社区留守学生读书、下棋、画画,陪孩子们活动游戏等。由于倍受欢迎,“快乐驿站”还在每年暑假延续一个月。
“当时每个社区都有20多名留守学生,参加这一公益活动的老师,无不抱着爱心和责任心。”申祖鹏说,所有老师不计报酬义务奉献,放弃假期休息,风雨无阻准时前往,多年来,没有一位老师打退堂鼓。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部分村庄归属姜堰区,为了整合资源,学校将学校附近村庄的留守学生集中到学校来培训,同时扩大受益群体,但凡愿意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免费学琴棋书画等才艺,每周参加活动的学生一度高达600人。但考虑到西石羊、双岸、徐庄三个社区距离学校稍远,这三个社区的“快乐驿站”一直保留至今。
这项因爱发起的公益辅导班也得到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期间除了有艺术特长的老师长年义务辅导外,当年的学校副校长许登才2014年退休至今,仍然一直在坚持教学生打乒乓球。省书画协会会员、苏陈镇退休文卫助理刘鸿谋义务教学生书法多年。海陵区空竹协会会长景振华2011年以来,每周坚持赶到学校,不仅教学生抖空竹,还组织老年人义务教孩子们打腰鼓。姜堰棋院院长刘奇峰、唐华、宋新春,泰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蒋华,竹笛高手孙瑜、乒乓高手袁红俊、跆拳道金牌教练李通通等也纷纷加入到义务培训中来,成为孩子们的辅导老师。
当年中央文明办为扶持农村青少年艺术教育,鼓励各地成立乡村少年宫,此时创办多年的苏陈实小“快乐驿站”正好切合这一导向,学校将两者合二为一,命名为“苏陈实小校外辅导站”。
留守儿童才艺屡获奖,课后服务还将持续下去
今年是苏陈实小校外辅导站成立10周年,多年来,先后参加苏陈实小校外辅导站的学生达四五千人,多数留守学生长期参加校外辅导具有了自己的艺术专长,先后100多名学生在省、市、区级相关竞赛活动中获奖。留守学生徐鸣宇在2016年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夺得第一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黄璐瑶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现场比赛荣获一等奖;六年级女生柳欣蓉的书法作品也曾荣获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大赛一等奖;先后有16名学生在全国、省、市级象棋赛中获奖……因为硕果累累,苏陈实小校外辅导站也声名远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媒体曾先后报道过该校校外辅导站。
期间学校不断加大校外辅导站投入,设立了书画教育专用教室,定期组织书画作品评比和展览,2014年,校外辅导站还被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院确认定为省少儿书画辅导示范基地。校外辅导站还编印象棋校本教材,组建象棋队,每周六集训,定期举办象棋选拔赛。为了培养观察、阅读、写作兴趣,学校利用空地开辟了果树园、疏菜地、花卉大棚等生态实践基地。
校外辅导站还针对学校留守学生居多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咨询、参观实践、物质资助、亲情通话等活动。比如在中秋节时,组织留守学生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视频连线。党员教师和留守学生一起庆祝国庆,赠送礼物等。还组织参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扬州科技馆等。“校外辅导站让娃假期有去处、有事干,也减轻了家长负担,为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志愿者点赞。”提到校外辅导站,苏陈居民孙先生直竖大拇指。
“校外辅导一做就是10年,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值,以后也会一直持续下去。”申祖鹏说,而且这10年,学校孩子再没有发生一起溺水等安全事件,这也是学校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
来源:泰州教育发布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