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将再升级!规划1200多个地下停车位

2018年12月25日 20:20:36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QQ图片20181225192205.png

本文效果图均来源于南京市规划局官网

  评事街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是一条保留着六朝气息的老街,也曾经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近日,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局获悉,评事街历史风貌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进行批前公示,该风貌区将打造成集戏曲表演、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老字号品牌等于一体的休闲街区。地下空间也将打通,规划地下停车位 1250 辆,非机动车停车位 4400 辆

  用地性质为娱乐康体用地

  评事街历史风貌区范围东起中山南路,西至鼎新路,南至升州路,北至泥马巷,占地面积约为 14.46 公顷。

QQ图片20181225192118.png

  这里始建于六朝,逐步由居住功能向商业、作坊、生活混合功能变化,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围绕评事街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解放后,仍以居住功能为主,形成最具老城南市井生活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规划方案中主要用地性质为娱乐康体用地。规划总建筑面积约 22.1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 11.71 万平方米,含保留建筑面积约 3.68 万平方米(包括多层建筑面积约 1.58 万平方米),新建地上建筑面积约 8.03 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高度≤ 7 米,局部新建建筑檐口高度可适当控制在 9 米至 12 米,但其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可建设用地面积 15%。

QQ图片20181225192150.png

  延续街区历史风格和老城南文化

  本规划旨在打造以历史街巷为载体,以市井生活为依托;传承传统文化、面向未来多元需求的历史风貌街区。

  功能定位:街区以保护传统的街巷格局和建筑空间为基础,打造成集戏曲表演、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老字号品牌、特色餐饮、文创零售、设计师零售、创新产业、文化展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国学传承等于一体的休闲街区。

  文化定位:本项目以老城南历史文化为基础,重点表现自身本地特有的作坊文化、街巷文化、建筑文化、回族文化、曲艺文化、民俗文化等,构成区别于夫子庙与老门东的老城南文化特色,具有自身高度文化识别性,面向于主城消费居民,城市旅游客群为主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

  风貌定位: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以明清风格建筑为主体,多种历史时期建筑共存。文物保护建筑周边及主要历史街巷周边的建筑风貌,按照风貌相统一的原则,延续街区历史风格,充分发挥南京老城南文化元素,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

  地下空间联通,规划6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

  根据规划,三山街换乘站 500m 服务覆盖范围内实行人车分行,动静分区,快慢分离,立体分层。评事街南段,大板巷及平章巷为主要内部道路。评事街为街区主街,按照纯步行街区打造,紧急情况下可通行消防车。大板巷规划为为人车混行。

QQ图片20181225192454.png

地上交通组织

  规划地下总建筑面积约 10.39 万平方米。划停车位 1250 辆,非机动车停车位 4400 辆。规划主要车行出入口 6 处,分为 3 组,分别位于升州路、鼎新路及大板巷评事街方向,实现单进单出,提升停车效率。地下二层设置内部车行环线,连通各区停车区域,并能快捷高效地出入地面主要道路。主要步行人流由地铁站和城市主干道进入。

QQ图片20181225192535.png

  地下室开挖尽量避开了文保建筑。采用分期渐进式开发的模式,并将地下空间进行联通,提升停车使用效率。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