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不得补课VS校外培训很热 名校长怎么看?

2018年12月23日 20:54:1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辅导孩子作业,妈妈气得心梗;送去培训班吧,动辄数千元,钱包吃不消。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文,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最晚至下午六点,家长自愿申请,有财政补贴,学校可适当收费。那么,学校课后服务能否缓解家长的焦虑?今天(12月23日),在江苏中小学践行“适合的教育”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全省的20位名校长为此出谋划策。 

  一些学生家长表示,学校课外服务虽然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孩子的接送问题,让大家多了一种选择,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校外培训热。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将来孩子面临升学压力,即使学校有这样的一种拓展方式,很多家长依然选择在校外去做一些课业类的培训。”

  对此,校长们表示,“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导向加剧了教育焦虑,要给孩子减负,必须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长效整治。

  常州溧阳市燕湖小学校长张康桥表示:“培训班的一些教育模式,只是对孩子暂时的成绩有帮助而已,孩子们更需要的不是补课,而是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发展。”南京新东方校长孙进也认为:“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不是替代者、也不是干扰者。减少机械化的训练,通过让学生更感兴趣的课堂,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才能走得更远。”

  在校长们看来,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多元化的成才选择。

  扬州中学校长严济良指出:“高中生到社会培训机构再去加班加点,只会吃下去消化不良、‘胀死’。要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到了高中,孩子就该学会学习了,如果还要那么多人掺和,这样的孩子将来在人格独立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人格健全是教育最至高无上的使命。”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则表示:“做适合的教育,一定要有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而不是按照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标准,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
     详细情况请关注每晚6:30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黎明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