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蠡河悠悠水长流,蜀山默默街老旧。
在丁蜀,有一条街家喻户晓,
它系着太多人的紫砂梦,
是所有紫砂人和紫砂爱好者绕不开的一条街,
那便是蜀山古南街。

一壶陶醉丁蜀镇
寻觅时光古南街
特色小镇特色的街~
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唤醒太多人的紫砂梦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十多次来宜兴游历访友。宜兴美丽的风光、丰厚的物产、淳朴的民风深深地吸引了他,因而使他萌生了“买田阳羡吾将老”的想法。一日,他来到独山游玩,登上远望,见四周都是平原沃野,罨画溪似一条玉带贯穿南北,觉得独山好像他家乡的眉山,随口叹道:“此山似蜀”。这便有了现在的蜀山一名。

古南街的前世今生
蜀山老街包括南街、北街、西街、北场、外油车、里油车和当房弄,形成于明代,在明清时期是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为一个独立的繁华小镇,街道两边的商号鳞次栉比。那时,山上窑火连天,山下商贾云集,烧成的紫砂器从蠡河码头启程,进入太湖后被运往全国各地……

紫砂文化的发源地
古南街坐落于蜀山西麓的蠡河东岸,是蜀山老街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蜀山是紫砂艺术的发源地,而蜀山古南街自是大师辈出。

蜀山原有的大多数居民,几代人生活在蜀山,以做坯制陶为业。天时地利人和,小小南街可谓是卧虎藏龙,汇聚了众多的艺人和陶工,先后走出了几代数十位工艺大师。诸如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徐汉棠、徐秀棠、毛国强、曹婉芬、谢曼伦等等。这些近代紫砂界的盛名造就者,都源自这条蜀山古南街,也正是他们使得现代紫砂文化得以兴盛。漫步南街,随处可见的是“顾景舟故居”、“吴云根故居”、“顾绍培旧居”、“季益顺旧居”等等。




古南街焕发新的生机
如今的古南街历经了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许是上天有心,这条古老的小街原汁原味地走到了今天,迄今仍基本保存完好。政府也注重对古南街的规划和修复,让古南街成为丁蜀镇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
古南街新貌



这条街上,几乎囊括了宜兴紫砂陶器的所有品种,紫砂壶、紫砂盆、紫砂瓶、紫砂碗、紫砂罐等。间杂着的大户人家,将老房子改头换面,气派十足。

古南街的紫砂艺人工作室里,“啪嗒啪嗒”打泥片的声音,伴着隐隐的古琴声。树荫下老头儿侃着棋局,旧茶馆开水炉子咕嘟咕嘟冒着泡,屋檐下竹躺椅上摇扇闲聊的老太,剃头匠简易廉价的铺子,甚至还有破败了的陶罐墙。没有任何的隐藏,南街就这样裸露在我面前。这里带有着只属于曾经紫砂码头的味道,只有这里才能找到有关紫砂前半身的故事。




岁月如歌
2018年的蜀山古南街
古韵没有褪去
浓厚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你来与不来
她都在那里等你

交通:
建议自驾,环太湖公路转渎边线。
公交车可乘坐宜兴公交5路转宜兴公交155路后步行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