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乡一一苏州文庙府学历史碑刻拓片展”来到南京,追忆苏州千年府学的辉煌。昨天(12月20日),该展览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要从苏州的某种“土特产”——状元说起。苏州盛产状元,纵观中国科举制存在的1300年间,苏州地区共出产文武状元50余人,数量居中国各市之首。苏州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状元,和这里的文脉兴盛有着极大关系,而苏州文庙府学则是中古时期苏州地方教育的一处缩影。
苏州文庙府学由北宋名相范仲淹于公元1035年创建,其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苏州文庙府学后来多次增修扩建,占地极广,其影响纵贯宋元明清四朝。
为反映苏州文庙府学风雨兼程近千年的历史,苏州文庙管理所(苏州碑刻博物馆)联合苏州中学,历时一年筹备推出此次展览,将现存或复刻的近70方碑刻,作为见证苏州文庙府学前行历程中闪亮的坐标,最大程度地为观众还原“千年书乡”的文脉传承史。
记者看到,本次展览展出作品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的范文正公遗像碑,南宋绍定二年(1229)的《平江图》碑,南宋的《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
苏州碑刻博物馆馆长陆雪梅如数家珍般地介绍道,《天文图》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全地将天文现象记载在碑刻上的;《地理图》是宋代地图;《帝王绍运图》则是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大宋,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在这张图上有所体现。
陆馆长表示,古时候纸质珍贵,“教科书”多为刻碑其好处是容易保存,时至今日近千年保存依然完好无损,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更是古人流传给我们的灿烂文化宝藏。
《天文图》碑上刻有北极点向四周发散,每一颗点代表一颗恒星,一共有1440多颗恒星,北宋时期没有科学仪器基本都是肉眼观测,举行4次大规模天文观测现象,这张图就是把天文观测结果全部绘制在一张图上,用当代仪器测量起来准确率居然精准达到99.99%。
当天,《忧乐府学 传薪千年》讲座在中国科举博物馆拉开帷幕,苏州中学高级教师、担任苏州碑刻博物馆学术委员的八旬老人杨镜如介绍苏州文庙府学的办学特色,千年来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启发当代人如何自觉修养品性,做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中华复兴作贡献。
同时现场还有拓碑体验供参观者感受古人在苏州府学的求学时光,选择了曾经作过苏州府学学生的明代江南才子唐寅的行书《落花诗》碑作为拓碑体验碑刻。展览从即日起持续到1月20日,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