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脚上穿上一双像样的鞋子,就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了。现在鞋子的品种早已是琳琅满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双鞋子吗?
在南京提到修鞋铺,不少人都会想到在南京市妇幼旁的张氏父子修鞋摊,1978年,张宝华一个人从老家淮安来南京摆摊修鞋,这一修就是40年,如今和儿子两个人共同守护着这份生意,张师傅说,这40年来,他见证了人们鞋子的变化。
张宝华说:“70年代春天和夏天大家基本上不穿鞋子;等秋凉了,才穿稻草打的鞋子;冬天冷了穿布鞋;冬至以后,穿芦花鞋子。”
张师傅回忆,到了80年代,解放鞋逐渐成为民用物资,那时候如果能穿上漂亮的绿军装、戴着军帽,脚踩解放鞋,那时髦程度绝对媲美今天的耐克、阿迪,然而新的解放鞋只有军人和条件好的人家才能穿的到,一般人家的鞋都是自家做的。
九十年代,丰富的鞋服品牌种类展示着人们不一样的审美眼光,人们对鞋服的追求不再只是追求结实、耐穿,而是更追求个性化和美观。解放鞋变成了工具鞋,新上市的皮鞋成了最稀奇的。
张宝华的儿子张晓兵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最喜欢穿回力鞋,还有飞跃鞋。”
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再也不会为一双鞋子而发愁了,家里的鞋架上都备满了鞋:皮鞋、运动鞋、登山鞋,功能更加细分,款式也更加时尚。
原来的解放鞋、回力鞋因为外观不够美观,甚至是“土”成了工具鞋。但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些看起来土土的国产货,在国外竟然成了时尚界的宠儿,获得了年轻人的追捧。曾经售价二三十元人民币一双的“臭球鞋”摇身一变,成为享受国际大牌待遇、身价50欧元的“白天鹅”。
90后大学生孙恬恬表示:“大家觉得穿这双鞋已经变成了一种潮流,它的设计也变的很时尚、简洁大方,我在网上看到国外很多人都喜欢买中国的回力鞋、飞跃鞋,这好像变成了一种潮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对“解放鞋”的态度从珍爱到平视,再到现在因为它的意外变“潮”而重新认识它。既反映了时代变迁,也体现了解放鞋也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成果。
张氏父子不曾想到,鞋子竟会发展这么快,一人就拥有十几甚至是几十双,款式品种还很丰富。本来的解放鞋,竟在国外也流行了。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冯珂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