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悼念这位写“活”帝王的作家,而他始终视一位无锡人为恩师!

2018年12月15日 19:14:09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上午10:04,人民日报微博发布消息,著名作家二月河今日凌晨病逝。

  二月河长期居住在河南南阳,针对网上一度传出的“二月河尚在回南阳路上”记者与南阳晚报联系,证实了二月河确实已病逝。

  而这位将清代三帝写“活”的作家,始终将一位无锡人视为恩师,个中有何故事?

  因网传消息一度出现“反转”,记者为此向南阳晚报记者核实,对方证实了二月河确已病逝,并称是南阳一大损失。

  他是把帝王写“活”的作家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昔阳,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历史小说作家。

  二月河1967年高中毕业,1968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宣传干事、连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任南阳市卧龙区宣传部科长、区文联主席,1995年当选为南阳市文联副主席,被誉为“南阳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名片”。2017年当选河南省籍十九大代表。

  二月河属于大器晚成型作家。年近不惑时,他才开始写作《康熙大帝》,但这部4卷共16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出版后,迅速引起了轰动。1989年,该书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1993年获河南省第一届优秀文艺成果奖。香港、台湾也相继推出繁体字竖排版本。

  1990年至1992年,他又创作了《雍正皇帝》3卷共140余万字,出版发行。此书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河南省第二届优秀文艺成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根据本书改编的60集电视剧1998年拍摄完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文艺界及广大群众好评。

  其后,二月河又推出“帝王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乾隆皇帝》,出版《二月河语》《密云不雨》《佛像前的沉吟》等散文随笔集多部。2000年,二月河获得“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知识分子对清朝的看法存在非黑即白的尖锐立场,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的推出,开辟了不同视角,助文学界、史学界撕掉了一些桎梏。

  近年来,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二月河逐渐搁笔。2011年,他受聘为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直至去世前仍担任此职务。此外,二月河曾任全国和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红楼梦》学会河南理事、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二月河富有爱心,先后为希望工程、下岗职工、贫困家庭、新农村建设、文化活动等捐款200万元,锱铢都是二十年来胼手胝足宵衣旰食爬格子所得,他的拳拳爱心赢得了南阳人的敬崇。

  他始终把无锡人冯其庸视为恩师

  去年8月,二月河还在写“缅怀吾师冯其庸"之文,一年之久,今天凌晨,他也走了……

——冯其庸学术馆副馆长沈晓萍

  冯其庸(1924——2017),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无锡前洲人,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

  沈晓萍透露,二月河说过,冯其庸是他的恩师。而冯其庸和二月河(凌解放)的师生缘分,始于一封信,《南方人物周刊》曾做过详细报道——

  1981年,红学家冯其庸还是《红楼梦学刊》常务编委。一日,他收到来信,信上语气毫不客气:“我花了许多时间,费了很大气力,才写出这篇稿子,寄走之后至今没有消息。‘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如果冯老看过这篇文章,认为我不是‘红学’研究的料儿,就请回信,我就不再搞这方面的研究了。”随寄一篇红学评论《史湘云是“禄蠹”吗?》,署名“凌解放”。

  凌解放在22岁时,才勉强从高中毕业。小学到高中,他都各留一级。至此,寄望他“建功立业”的父亲已然灰心,“你能有碗饭吃,有副好身体,就要知足。”1968年,赶上大征兵。尽管他超过入伍年龄,父亲还是凭借南阳军分区离休干部身份,坚决请求组织将他与妹妹“送到部队锻炼锻炼”。春节刚过,他与千员新兵开赴山西太原。他多次回忆之后的经历:挖煤、打坑道、修公路、筑河堤、盖房子,扛着一百多公斤重的水泥上过“死人崖”……1978年,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南阳。

  寄信一周后,凌解放收到冯其庸的回信。信中赞扬他的论文“想象丰富,用笔细腻,是小说笔法”,将发表在学刊上。

  1985年5月,冯其庸去四川考察,途经洛阳,转道南阳去看望二月河。二月河拿出《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前十章,冯其庸读完说:不要再干其他事,专心致志完成它,这是你的路。

  “冯老自幼出身寒门,坎坷自学成才。他赏识我,或有出自同病相怜。可也有很多人‘同病不相怜’。”二月河说,“我现在是大学博导、文学院院长,那是我有作品。一个人没有高学历,在社会上就会受歧视……”

  “羡慕名传井水处,宁死不当二月河”

  比起创作《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来说,二月河算是幸运的,但其实他们那一代作家大都历经艰辛,创作生活艰苦。

  当年二月河没钱买空调电扇,就在桌子下放个水桶,两腿放进去,既清凉驱暑又可防蚊虫叮咬。冬天冷得受不了,就狠劲搓搓手,或把开水倒在毛巾上捂手暖一暖。他十年没睡安稳觉,白天照常上班,夜里写到凌晨三点钟,实在瞌睡熬不住,就猛抽几口烟,然后用火红的烟头照着手腕“吱吱”烫去,烫得一串激灵,以驱赶疲惫,清醒头脑,接着继续伏案写作。所以二月河的手腕上,留下斑斑烟炙伤痕。于是有青年作者路漫漫说,“羡慕名传井水处,宁死不当二月河”。

真正的作家

从来不是胡编乱造

有人生历练与思想之深

才有作品的传世

一路走好,二月河

  (来源:江南晚报;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