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枕的“半壁江山”在徐州!傲骄的走路都带风了……

2018年12月15日 10:44:53 | 来源:徐州交通广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让文物活起来,让国宝会说话!

  ——《徐州宝藏》

  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古人的枕头不是石枕、玉枕就是陶瓷枕等等,总之都是硬邦邦的,难道他们不嫌硌吗?

  我只能说,亲,你多虑了!

  先说“枕头”一词。

  相传曹操在某天夜晚挑灯夜读时,困乏不已,顺势枕着床上还未收拾走的装满兵法的木匣子入睡,还睡得十分香甜。于是曹操的书童就仿造木匣子的样子做了一个软物垫头,曹操将此物称作“枕头”,因此,“枕头”一词逐渐传开了来。

  但其实,远古时期的古人类已开始有意识地用石头、木头、柴草、兽皮或者用自己的手臂弯曲而垫于首下,作为自己睡觉时的头枕物,这大概就是最初的枕头雏形。

  西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枕:“枕,卧所荐首者,从木”。从字形字义分析,最早的枕头应该是木制的。

  湖北省江陵市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木枕应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枕头实物。

  然而徐州,却包揽了全国出土玉枕的“半壁江山”!

  在汉代,玉枕是王侯及高级贵族墓葬中常用的丧葬用玉。

  汉代的玉枕形式种类繁多,以用料和制造工艺而论,有玉雕玉枕、玉雕木芯玉枕、玉片木芯玉枕、木芯铜座玉枕和青铜嵌玉玉枕等。

  诸侯王用的玉枕,通常玉的质地较好,雕琢精美,地位稍低的高级贵族使用的玉枕,玉质相对差些。玉器在汉代是一种奢侈品,只能为皇家贵族所拥有,他们用玉枕陪葬,希望在保持墓主人尸体不腐朽的基础上,帮助墓主人的灵魂升华,同时也是墓主身份地位和拥有财富的象征。

(河北满城出土)

  在徐州出土的诸多玉枕中有这样一件,现馆藏与徐州博物馆。它出土于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内的一座陪葬墓中,因该墓出土有一枚方形铜印,印文为“食官监印”,而取名为“食官监”玉枕。“食官监”为管理楚王及属下餐饮的官吏。

(“食官监”玉枕 长35.5、宽7.8、高9.5厘米 呈板凳状)

  玉枕由枕足、枕板、兽头饰三部分构成。

  枕板内为一长方形木枕芯,上面镶饰有35片雕琢精美的龙形、长方形、“亚”字形等玉片。

  枕板两端为兽头状玉饰。枕腿略呈“工”字形。整个玉枕雕琢精细,华贵典雅,彰显着使用者高贵的身份。

  为何古人如此偏爱玉枕呢?

  我们都知道,玉是“天地之罡,日月之精,合乃成玉”。中医巨著《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对玉枕独特的医疗健身功效有详尽的记载。据史料记载,中国几位高寿帝后如武则天,乾隆、康熙、慈禧太后等均常以玉为枕。

  也许古人为了长寿,硌的痛也没什么了吧!

  再有,古代不像现在一样有空调可以避暑,天气是很热的,尤其到了三伏天”,更是叫苦不迭。为了避暑,古人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而玉,特点就是冷而不冰,凉而不寒。大夏天睡玉枕可以说是凉快的好办法。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中说过:“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可见枕头的清凉解暑的功能。

  枕在中国文化语词中,象征意蕴丰富多彩,最常见的语词之一即“高枕无忧”。“高枕”之意并不是说把枕做得很高,而是象征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其他还有,如比喻隐居山林的“枕山栖谷”、“枕石漱流”;表示兵戈相交的“枕戈寝甲”、“枕戈达旦”;描述地理位置的“枕山负海”、“枕山臂江”;表达孤独凄凉的“枕冷衾寒”;形容奋发读书的“枕典席文”;反映男欢女爱的“枕席之欢”;用“枕边灵”、“枕头风”,比喻妻子或情人的怂恿行为等。

  中国是一个崇尚吉祥文化的国度,传统枕具的形态及其纹饰展现出了丰厚的吉祥文化内容。婴儿“满月”赠送的虎形枕,意为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新婚夫妻用枕多绣“龙凤呈祥”、“鸳鸯戏荷”图案,寓意婚姻美满。枕上的蝙蝠、牡丹图案则是人们对福的祈求。摇钱树、聚宝盆、金蟾、鲤鱼等图案表达了人们追求财运亨通的美好愿望。由此可见,枕具不仅具有助睡的功能,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徐州广播和徐州博物馆联袂打造文博探索类节目《徐州宝藏》

  播出时间:

  【本周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周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来源:徐州交通广播;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