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头条】全市唯一!云龙这个社区又添“国字头”荣誉

2018年12月14日 13:27:33 | 来源:云龙之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国家民政部经过征集遴选,

  最终确定了全国100

  优秀社区工作法建议名单。

  云龙区绿地北社区工作法

  作为徐州唯一一家社区成功入选!

  入选这一“国字头”名单,标志着云龙区在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治理之路。

  此前,云龙区作为苏中、苏北唯一一家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已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一核两圈”服务式社区治理新模式,形成了政府提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我服务互补的良好局面。

  绿地北社区

  一个有力度、有态度、有温度的社区

  绿地北社区成立于2013年,地处云龙区核心区。

  作为云龙区社区治理的一张闪亮“名片”,绿地北社区工作法创新实践政社互动、基层协商民主、互联网+社区、家庭式党建、红星同创工作室、绿地益基金、志愿服务接力等民生举措,提升社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构建了独特的绿地北“五三工作法”模式。

  “绿地北”模式深度破解社区“存在感”、社工“仪式感”、居民“获得感”等不强的问题,让这个年轻的社区迸发出了无穷的活力,凝聚了温暖的红色力量。

  深度解读

  “绿地北”社区工作法

  1、社区大党建增活力,红色“三建”齐头迸发

  绿地北社区创新党建工作思维,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建”扩编增容

  推行“1+X +Y”模式(“1”指原社区党委,“X”指原社区党委下属党组织,“Y”指辖区单位党组织),建立起社区“大党委”,在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居民、商户之间架起了沟通协作的桥梁,通过确立议题、联席会议、组织实施、监督评议等措施,解决了一批居民关心的问题。

  “家庭式党建”内生动力

  通过“家庭式党建”“四进”工作法的推行,让每一栋楼宇里都涌动着一股红色的暖流,让社区感到党员就是贴心人,党组织就是温暖家。

  “党员管理进家庭,日常教育全覆盖”

  建立“家庭党校”,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进家庭,邻里党员就近集中,以“校长论坛”“流动课堂”等灵活、生动、鲜活的形式授课,正面引领红色信仰。

  “党建活动进家庭,主题教育经常化”

  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开展了“楼宇里烛光——为党庆生”“说一说了不起的邻居党员”等家庭特色主题活动,实现党员带动家庭成员、家庭联动家庭、家庭影响楼宇的正能量传递。

  “党员服务党员进家庭”

  提供亲切实在的党内关怀,即按照“一帮一”或者“多帮一”的形式,为社区病重、年老党员设定“5分钟关爱圈”,当他们遇到任何困难可以随时发出求助信息,其他党员第一时间提供救助。

  “党员服务群众进家庭”

  深入开展“红星互助”结对帮扶活动,社区党员与社区自闭症儿童家庭、白血病患儿家庭、失独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等社区特殊人群签订“红星互助协议书”,结成帮扶“对子”。成立社区“益基金”,以众筹的形式解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困境人口帮扶救助以及优秀志愿者的奖励回馈,积累点滴小爱,彰显社区大爱,增进居民之间互信互谅互爱的深厚情谊。

  “智慧党建”互联互通

  探索建立以“智慧党建”为主线的全方位组织覆盖工作,每日定时播报最新的党建工作动态、党员教育资讯等内容,常态化策划开展“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党员诗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党建工作“直通”党员,党组织与党员“零距离”互动。

  2、政社互动减负增效,三社联动“三全”发力

  早在2013年,绿地北社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政社互动试点工作”,明确了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厘清了社区“职责清单”和“协助清单”,划清“自治权利”和“行政权力”,社区行政性事务从242项减至56项,实现了职能归位,自治能力明显增强。

  社区工作者由“专岗、专能”转变为“全科、全能”,一人多岗全面掌握全科业务,真正实现服务居民“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走出服务大厅,分片包挂到楼宇,定点联系到家庭,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联通每一户居民的民生“小数据”。

  近年来,绿地北社区将大力孵化、培育、发展社区组织作为增强社区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社区治理发展协会、守望互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军旅之声艺术团、红星同创工作室、巧手坊等26家社会组织先后入驻绿地北社区,居民会员达到500人,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

  同时,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律师顾问进社区”等活动,形成居民点单、社区下单、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接单的服务模式,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私人定制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

  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绿地北社区发起成立了“红星同创工作室”,为社区青年党员、大学生村官、青年创客、青年微商、青年志愿者等相互交流、思想碰撞搭建起一个创意空间。

  自创立之日起,工作室获得一大批平日与社区事务没有太多交集的青年“粉丝”,目前已有近200个社区青年成为工作室的注册会员,增添了团队组织活力。

  “红星同创工作室”定期围绕创新社区治理开展专题沙龙,项目化运作社区各类服务项目。社区根据业缘、趣缘、地缘等划分团队,先后成立了“青年帮帮团”“青年大声说”“青年创客行”等社会组织。该工作室现已成为社区创新治理的新生智囊团,还在持续引领带动更多的青年融入社区自治建设、创意建设的征程。

  3、民主协商聚焦诉求,破解难题实现“三化”

  绿地北社区在全区率先设立了“协商民主议事苑”,协商解决社区治理的重大问题、社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和居民关注的重要事务,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

  扩大参与人群,协商主体广泛化。按照“7+X”模式,组建由街道领导、社区“两委”、“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律师、业委会代表、群众代表、热心退休老干部等7类代表,加上协商对象“X”等在内的“精英+草根”议事团队。

  明确议事规范,协商过程民主化。社区按照“确定协商议题、拟定议事方案、会议协商表决、协商结果通报”的步骤,全程主导议事决策、矛盾调处、评议监督,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

  及时督办反馈,协商效益最大化。协商结果确定后,议事团队多方联系相关单位,督促问题解决整改,及时公布办理进展。两年来,先后组织召开二十余次线下协商会议,近百余次线上议事讨论协商,解决了小区监控设备缺失、出入口路面破损、楼道内杂物堆积阻碍生命通道、小区“僵尸车”占用公共资源及告别飞线充电,引进智能充电桩等一系列刺痛居民神经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大大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信任感和获得感。

  4、志愿接力红色传承,亮出身份“三小”服务

  社区引导60余名党员、居民代表开展志愿接力服务,自觉轮流值班,强化小区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协助业务办理,争做红色小帮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左邻右舍”服务岗,应届毕业生、创业青年、待业人员、退休职工等各类党员、居民代表担任志愿者,引导来访群众,协办具体业务,讲解注意事项,并在休息等待区免费提供证件照拍摄、材料复印等服务。

  回应居民期许,实现温暖小心愿。专门设立“微心愿墙”,居民写下心中的愿望,服务岗志愿者细心梳理归纳,分门别类下单给社区的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及能够提供帮助的党员个人。设立以来,微心愿实现率保持在85%以上。

  倾听群众谏言,寻找“小区规划师”。倡导“我为社区献一计 社区反馈伴手礼”,鼓励居民献计献策、参与管理。党员志愿者“聆听居民说,搜集好建议”,为建言献策者奉上社区手工达人制作的中国结表达谢意,社区吸纳合理化建议作为努力方向。

  5、“智慧社区”线上互联,共治共建“三聚”共享

  绿地北社区深度实践“智慧社区”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双向服务的特色模式,建立了“马上到家”云社区智能服务平台、绿地北社区微信公众号,绿地北社区协商民主议事微信群,让原本复杂的社区治理变得简单、服务更接地气,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马上到家,集聚民意。充分利用“马上到家”云社区平台,着眼“最后一公里”社区服务,不仅可以实现缴费、报修、投诉等基础物业功能的线上运行,提供家政保洁、公共查询等多种便民服务,而且推出邻里互动、就业推荐、网络商铺等板块,拓展居民线上生活空间,提供指尖居委会等社区管理平台。

  指尖治理,汇聚民智。社区微信公众号、议事微信群及时发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单位的工作动态,提高社区工作透明度;网上直播协商会议,同时引导居民网上协商,共商共议;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及时解释,督促迅速办理、务求实效。社区居民围绕线下议事主题以及文明养犬、车辆停放、植绿护绿等多个群众关心的内容进行了网上讨论协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