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靖江段,突然多了500个浮岛,上面长满了……

2018年12月14日 10:54:01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长江靖江段,有一片6万平方米的水域,布设了500个生态浮岛,岛上长满了美人蕉……

  其实,这些生态浮岛是个巨型“人工鱼巢”,是为长江鱼类准备的“产床”!国内,像这样在大江大河里做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的,靖江是头一个!

  “人工鱼巢”有什么用?

  “人工鱼巢”每平方米附着鱼卵56.48粒;

  田螺从未出现到占采集样本总量的39.1%;

  浮岛植物3个月吸收的固体氮相当于23600立方米江水的含氮量;

  ……

  日前,验收会现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潘建林代表专家组宣布:这一水生生态补偿和修复工程生态效果明显,通过验收。

  生态浮岛上栽种的美人蕉,更是受到专家们一致称赞。浮岛栽种植物有两个目的,一是吸收氮磷净化水体,二是植物根系可与人工悬挂的网具形成一个天然鱼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徐东坡说,经过12种植物栽种对比试验后,美人蕉因具备自然萌发新芽、根系发达、具有观赏性等优势,最终入选。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近年来,随着长江干流各类水利工程、航道工程的兴起,鱼类栖息地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如何帮助长江鱼类繁衍生息?

  2016年9月,靖江市农委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制定了长江靖江段水生生态修复方案。工程项目区水域面积达6万平米,布设500个生态浮岛,浮岛的底部悬挂人工鱼巢,用于粘性鱼卵附着,在浮岛区的底部外围,100条水泥沉船形成人工鱼礁,整体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鱼类生息繁衍场所。 2017年5月,工程实施完毕。

  “靖江的这个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性的项目,包括生态浮床、人工鱼巢、底栖生物放流,能够实现立体式的生态修复,吸引鱼类积聚。”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处处长董加河说,这项工程创新之举较多,为我国河流鱼类栖息地修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目前,长江南通、镇江段正在实施的水生生态修复工程均借鉴了靖江经验。

      长江泰州段三年放流鱼苗3000多万尾

  长江泰州段长约96公里,涉及到靖江、泰兴、高港两市一区。近三年来,长江泰州段放流鱼苗3000多万尾,圆田螺、河蚬、河蚌等底栖动物300多吨,蟹苗30万尾价值近千万元,极大地丰富了长江渔业资源。

  同时,渔政部门强化长江执法检查力度,近三年取缔深水张网、岸边插网、地笼网等非法渔具3万多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