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弟弟从哪里来的?我是哪里来的?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机会,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解释生育的事实……”近日,一组1952年的教育海报在朋友圈走红,针对孩子好奇心、想象力的发展,性启蒙等问题给出了教育指导,不少扬州的妈妈们感慨说,虽然已过去66年,但对于海报上的这些教育理念,仍有指导意义,而且非常具有操作性。
66年前就有“性教育”
12月4日,有八张1952年的儿童教育海报在网络上悄然走红,这八张海报分别以蓝色和绿色为底色,海报的左下角写着“儿童心理教育图”。
记者看到,这8张海报有8个不同的主题,分别为“关于生的问题、同情爱护、情的爱护、好奇心并非破坏、嫉妒与公平、勇敢与害怕、发展想象力、关于死亡”,每个主题以简单的人物绘画表现出父母教育孩子的场景,同时配以简单的图片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在众多主题中,记者发现,最受家长关注的是“生的问题”和“关于死亡”,生的问题说的是“家长该如何向孩子解释他从哪里来的问题,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机会,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解释生育的事实……”而死亡则是强调,父母不能避而不谈,可以依照孩子的理解能力,用比喻的方式解读死亡,比如告诉他,花草会死,小鸟也会死,让孩子明白“死是生命的停止”。
扬州多所幼儿园童话绘本引入“性别教育”
如今,儿童的性早熟和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多,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采访中,记者发现,实际上在“生的问题”和“关于死亡”方面,到现在还有部分家长依然觉得难以启齿,有的则采用“骗”的办法。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幼儿园关于“性别”方面的教育一般是采用绘本的形式,当孩子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们就通过一些绘本让孩子理解和体会。“比如《小威向前冲》,用童话一样的语言清楚地讲述了精子、卵子、受精、遗传等性启蒙知识,把原本难以表述的事讲得准确又有趣。”机关三幼京华园园长冯德菲介绍说,幼儿期的性别教育,应顺其自然,重点是性别意识的培养,“比如,男孩和女孩 服饰 、身体的不同;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犯等等。
“孩子其实对大人比较禁忌的话题都非常感到兴趣,你越是遮遮掩掩,他们越觉得好奇。”童燕告诉记者,无论是生命教育还是性教育,幼儿园都会像开展常识教育一样,同时幼儿园也会跟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去做,“其实像性、死亡、生命都是我们自然界很有规律的事情,应该大大方方的引导孩子去正确面对,尤其当孩子主动提问题时,更是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好机会,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应该平静地告诉孩子,并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如实解答,不避讳不说谎,以消除孩子对性别的疑虑,才有助其身心健康发展。”童燕如是说。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