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宫二号 " 和 " 神舟十一号 " 实现交会对接、C919 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国产航母顺利下水、" 复兴号 " 跑出中国速度 …… 一件件大国重器,凝聚着中国智慧,承载着中国梦想,也彰显出中国制造不断增强的实力。正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 "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 " 上,这些大国重器和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最新成果一一展出,令观众惊喜。记者了解到,在高性能计算、走向深海等领域,还处处闪现着江苏 " 智慧 "。神威 · 太湖之光、" 蛟龙 " 号载人深潜器等国人为之自豪的大国重器,都有来自江苏的技术支持。
" 蛟龙 " 号模型
刚进入展厅,观众们就迈不动步子了。在第二展区正中央,设有 " 可上九天揽月 " 和 " 可下五洋捉鳖 " 展区,分别对应了我国航天事业和深潜事业 40 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深潜装备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 " 蛟龙 " 号模型。一同展出的还有 " 海龙 "" 潜龙 " 号系列模型。在 " 大国气象 " 展区,还有 " 深海勇士 " 号互动体验模型。一次性看到如此多深潜装备展出,观众们久久逗留在模型前,拍照、合影、认真听讲解,不想错过任何展区相关信息。
" 蛟龙 " 号最大下潜深度 7062 米、" 深海勇士 " 号自主化程度高达 95%…… 近 40 年来,中国载人深潜器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强,最终实现领跑世界。在多款深潜装备研发与建造的过程中,位于江苏无锡的中船重工集团 702 研究所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由科技部立项、702 所牵头研制的 " 蛟龙 " 号,是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深海运载器。目前,为了准备 2020 年的载人深潜环球科考," 蛟龙 " 号也在大修升级。记者了解到,702 所负责 " 蛟龙 " 号大修升级的相关技术工作。
" 三龙 " 系列模型
听说包括 " 三龙 " 系列模型在内的多款深潜装备正在这场国家级展览上展出," 蛟龙号 " 副总设计师、中船重工集团 702 研究所研究员胡震和所里的同事,都十分激动和兴奋。他告诉记者,包括 " 蛟龙 " 号在内的 " 三龙 " 系列,702 所都曾参与建造。他说,有空一定亲自到北京去看看这场展览。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科技和教育大省,江苏 40 年来科创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曾连续四次蝉联世界高性能计算机榜首的 " 神威 · 太湖之光 " 超级计算机,就位于无锡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记者注意到,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杰出成就," 神威 · 太湖之光 " 的图片,同样出现在了 " 历史巨变 " 展区。
展览中出现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展览中出现的中国邮政南京集散中心
在 "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 " 展览单元,还有江苏人在桥梁、深水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比如,在南京,坐落着世界首座六线铁路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它能够同时同行地铁、客混、高铁三种不同列车,被誉为 " 世界铁路桥之最 ";在南京,还有亚洲第一的现代化邮件快速集散中心——中国邮政南京集散中心的照片,该中心集航空枢纽、分拣中心、国内国际速递集散 " 三位一体 ",日均处理邮件量超过 100 万件。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