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前,二十多位国际友人冒着生命危险,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庇护了25万多难民。今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我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等,举行"南京安全区"和平徒步活动。
江苏台记者周忱:“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这里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旧址。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教授魏特琳女士在这里建立难民收容所,庇护了一万多名难民,其中妇女儿童达9000多人。今天,南京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就将从这里出发。”
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以及留学生、志愿者和市民代表共计300多名中外人士参与活动。徒步队伍从南京师范大学出发,沿途经过拉贝旧居、中山路251号国民政府司法部旧址、宁海路5号南京安全区总部旧址等处,全程约8公里。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91岁):“当时我们都是躲到难民区去了,逃过一劫,但是腿上被刺了一刀。现在八十多年了,还留下了隐隐作痛的伤疤,我的愿望就是不要再有战争,能够跟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后维护世界和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后人李真铭:“我父亲当年能躲过一劫,是得益于国际友人提供的难民区和保护。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生前经常说,他要好好活着,为三十万死去的同胞作证。”
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今天这个徒步活动,我们就是来纪念和缅怀在战争中去世的人,同时也是希望人民能更加地珍视和平。”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忱 郭锴峰 孙浩瀚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