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江苏新时空》记者探访艾滋病确证实验室

2018年12月01日 20:01:29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有一群人,他们几乎每天都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清相伴,为疑似患者作出最终确认。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江苏新时空》记者带您走进南京市疾控中心,一探艾滋病的检测、确证流程。

  记者邓曦:穿上防护服之后,记者来到了南京市HIV确证实验室,每个星期从医疗机构检测出来的疑似感染艾滋病毒、血清样本就会送到这里,进行复检以及确证。一个人有没有感染艾滋,确诊报告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这里接受的都是艾滋病可疑样本,这就意味着每一份检验样本都含有潜在危险,所以,实验室里的“规矩”很多,不能留长指甲、不能戴首饰,手套必须戴双层,因为一旦划破手指就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必要时实验人员还要戴上护目镜。

  南京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许文炯介绍,尖锐物体不允许在我们实验室存在,个人戴的耳环、戒指可能会有职业暴露问题的饰品,也是不允许的。

  一份血清样本加入试剂后,经过恒温震荡、洗脱、加酶接触反应、洗涤等步骤,整个流程需要16-20个小时。一旦样本出现与阳性对照相近的结果,就说明样本感染了艾滋病毒。

  每一份血液样本都来自一条鲜活的生命,每当有血清样本确证艾滋阳性的时候,实验人员的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

  许文炯回忆道,有一年工作人员确证了一例阳性的报告,当事人的年龄是跟我儿子一样大,当时心里非常惋惜。

  疾控专家提醒,虽然艾滋病目前没有方法能够完全治愈,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有限和可控的。洁身自好,远离毒品、不心怀侥幸,远离高危行为,是防治艾滋病的起点。

  在实际生活中,一旦发生高危行为,主动检测是早发现并早治疗的必要手段。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何其灼 邓曦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