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看看别人家的“解题”方法

2018年11月27日 10:38:09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制图 朱臻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是许多家庭给娃辅导作业的常态。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不是这样。和风细雨,学会放手,或许,这种方式能给当下的许多家庭以借鉴。

  让孩子在独立中学会自我管理

  家长:许文君

  孩子:一男一女,儿子高三在读,女儿六年级在读

  教育特点:学会放手,用爱、信任、尊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激发学习主动性。

  “最怕的不是上班辛苦,而是回家教娃做作业,血压分分钟飙升”……许文君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家长陪作业的段子,有些段子她都能背下来。但这种场景对她却有些陌生,因为十多年来,她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和风细雨,无论在孩子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基本没发过火。

  她一直在努力成为孩子的“好队友”

  许文君是常州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现在正在读高三,小的是女儿,正在读六年级。这些年来,她对孩子的教育一直秉持自己的独特理念。

  许文君介绍,两个孩子上小学后,她只在他们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坐在他们身边指导过作业,之后,两个孩子都是独立完成作业。完成后,她再把关,如果有错误,她耐心指导。如果孩子一遍听不懂,就两遍、三遍,直到孩子们听懂为止。

  “我一直讲的,孩子可以有情绪,但家长一定不能有情绪。家长要做好孩子坏情绪的‘垃圾桶’,以及解决问题的‘好队友’,而不是歇斯底里,令双方都不安。”如今,两个孩子都表现很优秀,大孩子是艺术生,明年目标是中国美院或南京艺术学院,女儿成绩优异,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年还被评为“龙城好少年”。

对女儿的学习,许文君基本是放手状态,增加孩子学习主动性。

  爱、信任、尊重比“吼”更重要也更管用

  两个孩子,大的喜静,小的喜动,性格迥异,但教育的理念是共通的。

  两个孩子在五六岁时就经常被带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和志愿者们一起做公益,在助人中逐渐培养爱的意识。同时,许文君以身作则,教育两个孩子养成主动认错的习惯。

  “从小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尊重、信任的种子,在他们成长、学习中,才会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想法。”许文君说,她和丈夫在家从不以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遇到问题平等协商,商量解决。女儿小时候,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有发脾气的情况,许文君先采取冷处理的态度,让孩子静下来,然后再和她讨论,讲道理。慢慢地,孩子的小脾气收敛了很多。

  学会放手,并经常向专业老师请教

  儿子小时候,许文君为了增加孩子的独立性,曾经为孩子报名两天一晚的训练营,之后又报名了20几天的穿越中国的训练营。经过这些训练,孩子对自己管理的主动性大大增加。

  而且,许文君还不时向老师请教。其中,心理老师是她最常联系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一旦她难以解决,就邀请这些专业老师出面。

  一定程度的“放手”,反而收到不错的效果,而且他们家庭间的关系也一直融洽。“每逢妇女节、我和老公的生日,他们都会为我们准备礼物;他们的节日,我们也会为他们准备喜欢的东西。”

  许文君前几天还偶然间听到,两个孩子在交流中谈及自己。“儿子明年就高考了,他做完作业,告诉妹妹,未来自己可能到外地读书,要妹妹照顾好爸爸妈妈。” 吕洪涛 图文报道

  从“河东狮吼”到“佛系家长”

  家长:余女士

  孩子:儿子初二在读

  教育特点:刚开始,是“河东狮吼”类型的家长,如今,已慢慢“佛系”,在沟通中更尊重、理解、鼓励孩子。

  采访时,余女士坚称自己是位“改了道行的妈妈”,因为从儿子麒麒进入初中后,她就一改小学时期的教育模式,从几乎每天的“河东狮吼”,到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已经成了“佛系”家长。

  曾经,妈妈的“河东狮吼”,都让隔壁邻居敲墙提示了

  麒麒今年14岁,上初中二年级。在妈妈眼中,儿子从小就开朗、活泼,不管学什么,接受能力很快,但就是没长心,“常州话叫半碗水在那晃。”说起这个,“改了道行的妈妈”不禁笑了起来,“小子以前字写得不好,每天回来我都让他练,但他就是不愿意,还找各种借口,最后说我不是他亲妈,真是气死我了。”为了练字这事儿,她还撕过好几本本子。

  而更头疼的是辅导作业。麒麒妈妈说,儿子低年级时学拼音的韵母,每天回家都要教好多遍,然后她开始抽读,“前面会读了,后面不会读了,后面会读了,前面又忘了,把我的耐心都磨光了,觉得我儿子怎么这么笨,然后忍不住就开骂了。”麒麒妈妈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儿子干脆不学了,就趴在桌子上哭。再比如学英语,她总是跟儿子说要拓展,但孩子就是不听,一到考试就很差,“每次看到成绩,情景可以想象,整个家里就听到我的吼叫声……隔壁人家都敲墙提示了。”麒麒妈妈说,即使每天在家里“河东狮吼”,但儿子还是无所谓,来一句同桌考得比他差,“他只跟差的同学比,说考得比他差,作业错得比他多,我当时真被气疯了。”记者问麒麒妈妈,这种情况最终是怎么办的,她就说了一个字——“揍”。

  那时候在辅导作业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是一个战线的,但是同住的外婆就看不下去了,看从小带大的外孙被骂哭了,自然要上来护着。“我在骂儿子,我妈又骂我,说我没好好教,还各种阻拦,当时家里那个热闹啊。”

  如今,以尊重和鼓励为主,英语单科一下进步了300多名

  晚上6点半到家休息一会儿,花20分钟吃晚饭,然后开始写作业,这是麒麒如今的学习状态。“进入初中最明显的就是不用催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作业多,时间不抓紧的话会做到很晚。”

  “其实我现在的佛系也是经历到一定阶段的一个自然转变,慢慢变化之后发现,这样其实对孩子更好,所以现在管得少了。”麒麒妈妈说,过去的七年,孩子经历过父母的“高压态势”,但是根本没用。“小子吃软不吃硬,所以只能慢慢软化他,感觉性格有些不撞南墙不回头,家长反对的,偏要去试一试,这种尝试,或许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修课。”麒麒妈妈说,正是自己抱着这种心态,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尽量不再对儿子大吼大叫,让孩子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碰到问题学会忍耐……

  “比如英语,原来讲八百遍都不听的,结果八年级第一单元测试挂了红灯笼,才知学习上不能偷懒,没有捷径可走。他爸跟他说,只要你努力了,就有结果,这话儿子听进去了,现在不用提醒,每天听说读写,这次期中一下进步了300多名。”

  “家长的权威”,有时候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敏感

  “每次对孩子发过火之后,其实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而且整个家庭会有很多负能量。”麒麒妈妈说,晚上,她会去房间看已经睡着的儿子,“有时候想想挺内疚的,会自我反省,因为长此以往,肯定会破坏亲子关系。”麒麒妈妈说。

  “孩子还是要好好沟通的,不能凭家长的权威这样对孩子,不然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的。”麒麒妈妈说,她发现儿子变得很敏感,给他提建议,他就会当成是批评。比如说有一次写作文,老师要求写“角落”,麒麒构思了一段时间把作文写好了,妈妈看了一下,然后建议他有个段落要往前移,这样能更好点题,“可小子却说我嫌他写得不好,他自己认为这样蛮好的,然后说跟我没法沟通,说我不懂他。”

  不过现在,麒麒妈妈只要看到孩子有行动,努力了,就会赞扬他,肯定他,给他信心。“现在我们亲子关系也融洽很多,教育是件大事,不想因为情绪原因给孩子太大压力了。” 吴燕翎

  事先沟通,定好规则再执行

  家长:张先生

  孩子:儿子七年级在读

  教育特点:吊心火的时候肯定有过,总体来说亲子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夫妻间约定好相互提醒对方:辅导作业的时候争取不发火,至少少发火,假如预感到情绪可能会失控,就赶紧撤。

  “你家给娃辅导作业的时候有没有发过火?”

  “从娃上一年级开始到现在一次也没发过火?不可能的。要想母慈子孝,除非不辅导作业。不过火大到情绪失控的状况,还真没有过。”

  辅导作业的时候争取不发火,至少少发火

  张先生家是个男娃,今年刚上七年级。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现在,给娃辅导作业的重任,基本都由作为父亲的张先生承担了,遇到出差的时候,会由孩子妈妈临时接手。

  “儿子还是很自觉的,但做作业时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跳行、看错数字、不爱在草稿纸上演算。”

  这些小毛病往往会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试卷发下来,看到错的地方都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明明题干里讲的是1550元,他直接看成了1500元,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错的。”

  纠正这些小毛病,只能日复一日地反复提醒,毕竟孩子不能跟大人比,不能强求他们跟大人一样自律,“如果发火,只会起到反作用,即使觉得吊心火也得压着。”

  “有一次孩子妈给辅导作业,结果被孩子惹火了,但是她发火的时候不骂孩子也不打孩子,而是不理我们父子俩。后来孩子自己意识到不对,过了一阵就去抱住妈妈,说自己知道错了,但是请妈妈以后也不要那样讲话了。”

  张先生说,夫妻间约定好相互提醒对方:辅导作业的时候争取不发火,至少少发火。其中一方看到另一方可能会发火,赶紧出来打圆场做和事佬;假如预感到情绪可能会失控,“就赶紧撤。”

辅导作业虽然辛苦,但也收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

  小学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形成又离不开家长的以身作则。

  孩子在自己房间做作业的时候,大人有时会在外面看会儿电视,大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孩子有时中途出来看到大人在看电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大人尽量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而是看看书,或者拿出电脑把没做完的工作做一做。“尽量不要让孩子产生不平衡心理,觉得他在做作业,我们大人在旁边玩。”

  孩子七年级开始,张先生和妻子重新做了分工:学文科的妈妈负责辅导英语,理工科出身的爸爸专门管数学、物理等课程的辅导。晚上7点到9点半基本都是做作业的时间,“两张书桌相邻,他在一边做作业,我在另一张桌子上看自己的书或忙自己的事,相互不打扰。”遇到不会的题目,才会给辅导。

  先定好规则再执行相对容易

  张先生告诉记者,给孩子辅导作业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的事,所以,遇到孩子不懂的知识点会反复讲解和练习,一遍不行两遍,不厌其烦。虽然这些年来辅导作业确实辛苦,但是在日常互动中也收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觉得爸爸是万能的、很了不起,非常尊重我。”

  正是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的作业加量的时候,才有商量的余地。六年级上学期,非周末的晚上是“每日三题爸爸数学时间”,即做完作业后再加做三道爸爸加出的数学题。这样的目的是每天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巩固当天的知识点,孩子相对不反感,又能细水长流。

  当然,加做三道数学题的前提,是一定要提前跟孩子沟通商量好,而不是自说自话突然就把作业加了量,“事先把规则定好了再执行相对容易,孩子最讨厌突如其来的作业,沟涌非常重要。” 胡艳 图文报道

  耐心点,孩子会更优秀

  家长:周晴

  孩子:儿子六年级在读

  教育特点:耐心引导型,深谙教育心理学,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虽然对网上家长辅导孩子的各类段子早有耳闻,但在周晴看来,这样的“腥风血雨”她好像从来没有经历过。她和丈夫都是老师,在对儿子封云朗的教育上,他俩相对来说更加温和、民主。“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她经常对孩子说的话,但她始终认为,这并不是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耐心引导,孩子远比自己想象的优秀!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封云朗没有独立的小书房,客厅摆了两张课桌,每天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总是面对面坐在一起。不管是周晴还是她丈夫,只要坐在书桌上,就是一个学习的状态。“我们会看书、会备课、会批作业,但绝对不会开电视,玩游戏。”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周晴告诉记者,她和丈夫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客厅两张课桌,一边坐家长一边坐孩子。

  学习是长跑,比的是耐力不是爆发力

  和绝大多数家长“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不同,儿子幼儿园升一年级没有上拼音衔接班,二年级升三年级也没有上英语衔接班。“一开始肯定会跟不上。”所以,当儿子拿着拼音只考了60分的卷子回来时,她也没有多惊讶。“同学们都会,老师教得太快了!”封云朗急着解释,到现在他都觉得有些委屈。

  “孩子接受新的知识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周晴回忆,她每天都会帮儿子默写单词,隔一段时间还会复习前面的内容。周晴告诉记者,人的记忆有个遗忘曲线,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要不断地温习以前的知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孩子的成绩自然就上来了。”现在封云朗每次考试几乎都稳定在班级第一第二名。

  谈及许多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周晴并不认同,“你不可能永远都比别人快一步。”周晴认为,在新知识面前,孩子们都在同一起跑线,因此重点是要提高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家长要“对症下药”耐心找方法

  在周晴的印象里,她和儿子虽然没有因为作业的事情“鸡飞狗跳”过,但也确实有过一段不算太愉快的经历。

  对写作有恐惧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点,封云朗也不例外。今年中秋节的时候,老师布置写“你最爱的食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完成三篇日记。“儿子当天的作业被老师点名要求重写。他回家后的态度很差,就是不愿意。”周晴告诉记者,当时因为生气,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也不太好。“他是一边哭一边重写日记的。”

  但是很快,周晴就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她勾出儿子每篇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并对不好的句子进行分析。“你得告诉他为什么不对,要怎么改。”在捋顺儿子的逻辑后,再要求儿子把文章写下来。之后的半个月,要写日记之前,她都会和儿子探讨一下文章的大纲。“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妈妈我今天要先把日记写了’。”也就是这半个月,她眼看着儿子的日记等第从良变成优,惊喜地看到了儿子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家长耐心引导的重要性。

  “孩子不愿意写肯定是有原因的,关键是要找到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周晴在教育孩子上总有自己的一套,她始终认为,学习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离不开家长的耐心引导。“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问题,家长要‘对症下药’找到方法。”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