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带走的近万件敦煌遗书,被他这样“带”回了中国

2018年11月27日 15:49:32 | 来源:创意南京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裴程,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已有27年。

  或许这个名字你有些陌生,但你还记得那些法国人带走的近万件敦煌经卷吗?百年后它们以数字化形式回到中国,就是裴程老师参与促成的,

  南京给了裴程青春岁月满满的回忆,从中国到法国,他将哲学研究作为中心,研究领域涉及哲学、比较文学和翻译学、汉学史等。

  在法国学成后,裴程被聘到法国国家图书馆任职,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就职的10年中,负责组织和协调十几个东方语种书籍的采购、编目、借阅,扩大了中文藏书,加强了与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研究合作。

  2012年6月开始,裴程成为法国国家图书馆黎塞留特藏馆规划部部长。7年时间,他见证了一座图书馆的重生,也见证了自己的法国人生。

  2017年6月,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南京的明城墙是他孩提最深的记忆,每每漫步在南京的城墙之上,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不断进步的阶梯,它让人懂得要想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这种勇气和精神,给予了裴程不断向人生高峰攀登的勇气和信念。

  在法国巴黎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习惯性地就近来王宫花园散步。在卢浮宫和圣奥诺雷街之间,隐藏了这么一座花园游廊式商业街,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创造了新的空间。

  在这里穿越时光隧道,抚摸历史陈迹,看人来人往,让悠悠思绪释放旧忆。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发生120周年。裴程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甲午镜鉴》论坛,发表文章《法国报章里的甲午战争》。这篇论文撰写的主要论据,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文章对当时法国有关甲午战争的观点和看法作了详实的综合和论证,给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015年,裴程参与促成了中国圆明园40景图仿真再造,并将高清电子版本赠送给中国国家图书馆。同时,他还参与促成敦煌遗书数字版赠送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敦煌研究院计划。

  敦煌藏经洞里散失在海外的经卷,是中国人心中持续了百余年的痛,也是研习敦煌学无法跨越的障碍。

  如今,这些散佚于海外的敦煌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即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1908年3月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挑走的包括汉文文献4000多件、藏文文献4000多件,其他粟特、龟兹、回鹘、西夏文文献等,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敦煌。

  2015年4月,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莫高窟举行。法国国家图书馆将向敦煌研究院赠送馆藏敦煌遗书的高清数字复制件,授权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在非商业用途上无偿使用这些数字化副本。这两项计划都开启了中国古籍数字版回归之先河。

  裴程希望利用自己的身份,在所从事的图书馆领域,加强中法两国图书馆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两国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就像是一个在南京培育,又在巴黎重新扎根的树,能够奉献出新的果实,回报两个家乡。

  (来源/创意南京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