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外人畜不分““仿佛误入迷踪”……11月26日一大早,许多早起上班的小伙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大雾弥漫,不论是家门口熟悉的背街小巷,还是远处的高楼大厦全部“隐身”,走几步就要启动人眼定位。同时,不少小伙伴发出这样的疑问,能见度这么低,到底是雾还是霾?
简单粗暴点讲:雾是小水滴,霾是小颗粒。
详细点说:雾和霾有九大不同。
1、存在形态不同
雾: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
霾: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2、颜色不同:
雾:雾是由小水滴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此雾呈乳白色,青白色。
霾:霾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黄色,橙灰色。
3、含水量不同:
雾: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霾: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相对湿度介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4、分布均匀不同: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挨近地面密度越大。
霾:霾的粒子较小,质量较轻,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5、能见度不同:
雾:由于雾越接近地面的地方密度越大,对光线的影响也越大,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
霾:霾在空气中均匀分布,颗粒较小,密度较低,对光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没有雾大,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6、垂直厚度不同:
雾:由于小水滴质量较大,受重力作用,云会贴近地面,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二百米。
霾:霾粒子质量轻,分布较均匀,厚度一般可达1-3千米。
7、边界明晰度不同:
雾:由于雾的范围小,密度大,对光线影响大,因此雾的边界明显。
霾:霾的范围广,密度小,颗粒较小,与晴空区有一定的过渡效果,边界不明显。
8、持续时间不同:
雾: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雾气只会越来越少,持续时间短。
霾:固体小颗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9、社会影响不同:
雾: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过一段时间会降落到地面,对人们生活、健康影响不大。
霾:霾是各种化合物的小微粒,对人体健康和植物都有害。
11月26日中午,南京能见度虽然比早上好了不少,上空仍旧是一片雾蒙蒙。11月26日早上7时,打开江苏城市空气实时报可以看到,全省大部分城市主要处于轻度污染,沿海城市为良。到了11时,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都变差了,处于中度污染,扬州和常州两座城市陷入“重度污染”。
“今天外面主要是雾,不过,随着中午太阳辐射增强,蒸发掉一部分水汽,使空气湿度下降,同时加速了PM2.5生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大雾也给污染物停留提供了“温床”,在大雾消散的过程中,又会一定程度导致PM2.5浓度上升。
不过,与25日相比,全省空气质量已有所改善。“根据监控数据,11月26日0-8时,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98微克/立方米,25日全天平均浓度是116微克/立方米。”该人士表示,这一平均浓度较周边省市都要低。记者了解到,这轮污染过程自24日开始,全省23日已采取应急管控措施。“25日污染情况更加严峻,我们又强化了管控措施。”据了解,25日,全省12000多家工业企业纳入应急管控范围,比24日增加一倍。其中,有4000多家企业停产,8000多家企业减产。
此前,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对下半年气象条件的预测,总体来说,今年秋冬季,全省气象条件不利扩散的情况相对较多,霾发生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
大雾逐渐散去,霾开始显现。但小伙伴们也别担心,下午如扩散条件变好,污染状况或有所改善。一般情况下,污染在夜间、清晨、上午会比较严重。由于垂直扩散条件比白天差,污染物浓度在夜间相对要高一些。这轮污染过程到底何时结束?还是要等风来。
根据预测,11月28日左右,将有新一波冷空气南下,届时全省空气质量或有所改善。然而,要提醒的是,在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打头阵的冷空气前锋,还将带来污染物。
(来源:紫金山新闻;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