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许多民间缓解小病小痛的“小偏方”也让很多人深信不疑。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很多偏方并不靠谱。

连云港的张女士用实践证明了“偏方”还会要人命!
四十多岁的张女士前几天到邻居家串门,没一会她的老胃病又犯了准备回家吃药,邻居大妈看到这种情况,告诉她,她知道一个“偏方”老管用了!

大妈说的“偏方”,张女士一直记在心里,下午赶紧去菜市场买了4条鱼回家,照着大妈说的,连续将4个拇指大的鱼胆取出,生吞,可以“消炎治胃病”。

吃完4个小时后,她开始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目眩,家人赶紧将她送到了连一医急诊,接诊的陈晓兵医生诊断她为急性肝肾衰竭,病情危重,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入住ICU,紧急予血液灌流及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家属的全力配合下,历经7天抢救,张女士才终于脱离危险。
昨天,连云港市一院又收治了1位照偏方食鱼胆中毒的年轻姑娘。

(医生的朋友圈截图)
鱼胆为什么有毒?
急诊ICU王言理主任介绍说,胆是消化器官,分泌胆汁促进肉类、脂肪类食物的消化。新鲜鱼胆含有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不易被酒精和加热破坏,也就是说,不论是生吞还是煮熟的鱼胆,都具有毒性。

导致鱼胆中毒大多是淡水养殖的鱼类,例如草鱼、鲫鱼、青鱼、鲢鱼、鲤鱼等。
吞食鱼胆的危害
一般吞食500克重鱼的鱼胆4-5个,或1000克重鱼的鱼胆1个,即可引起中毒。而且鱼胆本身含有毒素,不管剂量多大都最好不要吃。

通常食用鱼胆到一定量后,短则2-6小时,最长14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3日左右,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肝脏部位痛、皮肤黄、浮肿、少尿、血尿、头晕、嗜睡、出血、溶血等表现。
动物类的胆不建议在没有祛毒的情况下食用,鱼胆中的生物毒素成分比较复杂,有的会引起过敏,有的引起脏器细胞的坏死、代谢器官的衰竭,人体是没有办法清除的。

这些胆汁毒素,会直接作用于肝、肾、胃肠等多个脏器,最终会导致脏器损坏、衰竭。所以,一旦鱼胆中毒,没有特殊的解毒药,一定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治疗。
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错误偏方,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伤身体 ,严重的可致命。
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尝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是王道。
(来源:连云港手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