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仪征一市民上网贷款不成却遭“电话轰炸”,背后真相令人担心

2018年11月23日 20:11:20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绘图 沈江江

  近日,仪征公安局网安大队破获一起出售网贷数据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举捣毁了位于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的8个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窝点,打掉了以公司化运作的方式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产业链。

  上借贷网站贷款不成

  却遭遇贷款公司“电话轰炸”

  前脚刚填写了某网站的贷款申请,后脚就接到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电话,对方不仅知道你有贷款需求,甚至还能报出你的姓名……近日,仪征市民钟先生就遇上了这样让人细思极恐的事。

  钟先生说,自己年初资金确实有些短缺,尝试着在网上找了一家借贷网站,但始终没能贷款成功,他便将此事抛诸脑后。可就在不久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些陌生号码频繁给钟先生打电话,接通后便开门见山地问他是否有贷款需求。让钟先生担心的是,对方不仅知道他要贷款,还能报出他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地。这样的电话一通两通还能接受,可此后,钟先生几乎每天接到不同贷款公司的来电,有时候一天要接到好几个。此外,微信上也接到好几个好友请求,都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这让他不胜其烦,怀疑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随即报警求助。

  接到报警后,仪征公安局网安大队随即介入。通过侦查,办案民警很快发现,泄露钟先生信息的,正是他此前在网上找的那个借贷网站。

  原来,钟先生在网上找到这家名为“秒下款”的网站后,按照网站要求,填写了自己的姓名。此外,该网站所要填写的内容十分具体,包含手机号、微信号、QQ号、芝麻分、所在地区等。然而,钟先生在填写完这些之后却并未贷到款。钟先生当时没太在意,殊不知这个所谓的网贷公司,正是嫌疑人设下的“钓鱼网站”,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他的个人信息。成功获取到个人信息后,网站工作人员便将钟先生的资料卖给了多家贷款公司,这才有了钟先生之后的烦恼。

  警方循线追踪

  挖出出售网贷数据非法产业链

  查实相关情况后,办案民警继续深入调查,却有了更多的发现:钟先生的烦恼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公司化运作的方式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产业链!

  经过持续一个半月的调查,警方发现,嫌疑人先是设立虚假网页,在网上花钱推广,以此来骗取贷款人填写申请贷款信息,获取个人信息。得到信息后,嫌疑人便将数据汇总,建立一个资料库,随后再通过架设网站平台的方式,将这些个人信息出售给贷款公司。为了稳定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嫌疑人招募了多个业务员,通过公众号、帖吧 、QQ、微信等方式进行推广。小额借贷公司最少需要充值2000元,便能以4元的价格购买到一组极其精确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微信号、QQ号、芝麻分、所在地区等内容。因为精准性高,这家网站的生意十分红火,短短两个半月时间里,便已售出了100多万组公民个人信息,涉案金额达到了400余万元。

  2018年6月下旬,经过前期的证据收集,公安机关展开收网行动,一举捣毁了位于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的8个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窝点,打掉了以公司化运作的方式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42名,查获网站内30余万组公民个人信息。其间,该案件还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

  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

  短短两个半月赚了400多万

  据悉,本案的主犯名叫洪某。洪某此前经营一家贷款公司,但生意并不红火。为了找到“顾客”,洪某也曾向他人购买过个人信息,但价格十分昂贵,洪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实在无以为继,便关闭了贷款公司。此后,他想到了另外的赚钱方式:销售公民个人信息。

  洪某称,他发现个人信息可以转卖给多人,“一本万利”,十分赚钱,便动了心。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建一个虚假网站,骗取他人来填写个人信息,随后再将这些信息出售。随后,他找到了编程人员小刚,请他帮忙编写钓鱼网站并“入股”公司。一切准备就绪后,洪某还找来了几个老乡,共同经营。接下来的日子里,洪某等人不仅招聘了几十个业务员,还租用了两间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里便已有了400万元的进账。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正当他们做着发财的美梦时,警方已找上了门。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来源:扬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