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在灯泡上切钢丝、驾叉车挂啤酒瓶、瓷器上雕刻图案…… “大神”秀绝技绝活惊艳全场

2018年11月22日 19:27:28 |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11月22日),盐城市高技能人才工作报告会暨“盐城技能状元”颁奖活动,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走上舞台,或讲述或展示,一个个绝活相继亮相,赢得台下掌声、惊叹声不断。

  人才个个有一手绝活

  在灯泡上切断钢丝本身难度就较高,但来自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维修班的维修工朱加群却说自己先将眼睛蒙上,观众屏息凝神听取他的介绍,现场落针可闻。据悉,灯泡的厚度只有0.4毫米,动作幅度稍大,灯泡就会碎裂。蒙上眼睛的朱加群信手拿起切割机,十几秒内在灯泡上连续完美切断了3根钢丝。


△ 朱加群表演蒙眼在灯泡上切钢丝。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读者,一定记得一排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贪官的赃款。而农业银行中汇支行的陈磊磊在本职岗位上勤学苦练,点钞水平不断提高,在今年全市银行业柜面服务明星评选活动中获得单指单张点钞第一名的好成绩。活动当天,她从主持人手中接过一叠百元纸钞清点。“一共103张!”点钞结束,陈磊磊报出数字。而秒表上显示,她用时12秒。

  陈磊磊说,银行工作人员点钞用得最多的就是单指单张和多指多张点钞法。她曾经对着镜子苦练,“数钱数到手抽筋”,指头上还出了血泡。

  曾超和朱海慧都是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成品班的叉车工,他们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刻苦训练,练就了驾驶叉车挂啤酒的绝活。叉车笨重,但开叉车是个精细活。他们慢慢挪到啤酒瓶前,扳动叉车上的操作柄,调整叉车叉齿的高度,使得叉齿准确无误地定位在啤酒瓶盖下端。就这样连续挂起了8个啤酒瓶。

  调酒师的花式扔酒瓶动作、插花师的作品、食品上雕刻图案……一个个技能展示,看得观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立体裁剪,在时装业内使用频繁,是服装设计的一种造型手法,直接披挂在人体模型上进

  行裁剪与设计,故有“软雕塑”之称,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地观察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所无法比拟的。我们看到,短短5分钟,一件漂亮的古典式连衣裙就做好了。精心的设计、合体的裁剪、精巧的工艺、恰到好处的开合设计,将女性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许根洋展示面塑技艺。

  励志故事震撼人心

  A瓷器上“绣花”磨平指纹

  江苏侍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陈银付的绝技是瓷刻创作。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瓷器的雕刻难度最高。因为瓷器的釉面光滑且脆弱,用钻刀在釉面上刻画,无疑是硬碰硬,稍有不慎就会破裂,一件作品往往就前功尽弃,雕刻者必须准确把握钻刀的位置和敲击的力度,这种工艺在全国做的人比较少。

  “瓷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完全要靠不断地做,不断地敲,摸索力度,才能熟能生巧。”陈银付说,由于长时间手抓金刚刀,陈银付的指纹都快被磨平了。2016年,以陈银付为领军人物的大丰瓷刻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B微发绣连根根汗毛都逼真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韩亚凤的一幅微发绣作品《一百零八将》展示后,观众都瞪大了眼睛。韩亚凤凭借这个作品在去年九年夺得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刺绣项目)第一名,成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这幅作品只有86cm长,28cm宽,是发绣工艺创作史上第一幅微发绣作品。要在这么小的面积范围内绣108个乔装打扮各异的历史人物多么不易。这些人物头部只有黄豆粒大小,神态各异。面部表情、动作、服饰、兵器各有不同,人物的眼神、衣服的褶皱层次,就连身上的汗毛,都要表现出来,非常考验绣技。


△模特展示立体裁剪的作品。

  “选发、针法上都要特别留神。要选用10岁以下儿童的细软头发,而且只能在白天光线好的时候绣,灯光一打,挑不好适合的发线,颜色就会失真。”韩亚凤说,她用滚、旋、缠、套、施、乱、切、扣、虚、实等十多种针法,足足绣了半年时间才完成。这个作品已经申报了发明专利。从事发绣艺术二十多年,她对发绣传统工艺进行了创新改革,摸索出20多道工艺流程,几十种针法。作品获得国家级金奖20多个,还带出了一百多名徒弟。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