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住建厅科技发展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共同编写的《江苏省城市区域能源低碳发展指南---借鉴德国低碳社区经验》一书,今天(11月20日)在南京正式发布。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55%,而其中建筑及城市区域的能耗又占主要部分。城市区域供暖、供冷、供电以及区域内能源系统和它们的综合集成统称为区域能源。这种区域可以理解为行政划分的城市和城区,更多则是一个居住社区或一个建筑群簇。一切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在一个特指的区域内得到高效的、综合的、可持续的应用,完成能源生产、转换、供应、输配、使用和排放全过程,都称为区域能源体系。
江苏省作为经济、人口和建筑大省,城市区域能源方面的挑战尤为严峻。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是隶属于德国经济与合作部的政府公益机构。从2011年开始,受德国环保部的委托在江苏省开展低碳发展项目。2016年初,GIZ江苏项目与江苏省住建厅科技发展中心启动了《江苏省城市区域能源低碳发展指南借鉴德国低碳社区经验》一书的编写工作。曾任职于柏林能源规划处,也是德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研究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的Reinhard Jank先生,先后实地考察了常州,无锡,昆山等地的多个类型的社区,最终撰写了《指南》的主体内容。
《指南》在介绍和借鉴德国城市区域能源低碳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和城区能源特点,提出适合江苏的方法论和技术路径,并介绍德国和江苏低碳城区的成功案例。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通讯员/王璇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