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美,
美在内外兼修。
建筑、街巷、风景、工艺、历史……
2500年的时光,
为苏州积累下了深厚的城市气韵与灵性。
在苏州,哪怕从最日常的生活之中,也蕴藏着身后的设计智慧,这些细腻和内容随着时间一起被拉长,在保留过去容貌时有了更新的模样。各方面生产方式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进步与生活的改变,人们踏着时间的长河,在当下向着将来生活。
城的老与新,社区的变化与成长,人世间的日常活动与感情,都在历史与未来中,冲突、摩擦与融合。在陈年老路上铺就的新街,在古老的建筑上焕发的新生,在时间里老去而又努力生长的工艺,以及在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变化的设计。
历史与未来互相交汇,
留下各自不同的美丽模样。
11月23日-27日,
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
苏州国际设计周金秋经贸招商系列活动,
静看苏州新旧融合的“半面妆”。
在对比中思考城市的未来模样
一座历史悠久城市的老城区应该是什么样?已被废弃的厂房,曾经的工人新村会是怎样的风貌?写出过《桃花庵歌》,以多变的形象出现在无数影视文学作品里的唐伯虎,他的故居,又会是什么模样?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当各式看似冲突的元素汇集在一处,桃花坞,这处历经了千百年岁月的古老片区,呈现出一种复杂而融合的魅力。
而这回的苏州国际设计周金秋经贸招商系列活动,又在这融合了古典与当代,过去与未来的地方,注入了更多的变化与对比。位于这次苏州国际设计周会场中部的Pavilion,虽取灵感于水乡的建筑,却将传统的建筑用“更加未来”的感觉来表达,线条干净的廊柱保留了向天空延伸的精神感觉,各式不同的工艺与材质替代了传统的白墙,而屋顶则是使用了用阳光板做成的瓦片。
用一种对比的方式突出对现在的思考,以及表达对未来浮光掠影的一瞥,是MAT Office超级建筑创始合伙人唐康硕希望能够借此完成的表达。
精彩抢先看:
白墙黛瓦与Pavilion,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印象表达
这般的建筑对比与思考,在桃花坞中远不止这一处,由建筑师吴文一策划的大象无形(Footprints)城市展中展示的不同城市的变化与更新,各异的建筑与街巷结构表现着不同城市关于新旧对比的思考;城市的信仰(The Faith of City)摄影展里,相似而又不同的城市生活瞬间表现着世界上不同地区或新或旧的日常情态;而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中,那隐藏在厂房之间的唐寅故居,亦是游人意料之外的模样。
精彩抢先看:
“大象无形”展,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建筑与街巷表现着对城市的不同思考
旧与新,地区与世界,真实与想象,全部汇集于桃花坞。在这看似冲突的和谐中,关于城市未来的思考将更加清晰。
在新旧中思考街区的变化与成长
在陈年的老路上铺就新街,用古老的建筑结构搭建新阁,将昔日的建材用在新的位置,把悠久的文化引入新的街巷,见证着时光变迁的桃花坞,也在随着时代的步伐改变与成长。
街区与城市的成长过程中,新与旧、内与外的交流是必然的步骤,当一片土地,开放地包容着新的,外来的事物,并让其与当下的生活发生融合,那么在改变与成长着的,便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一街一巷。
“新”有着无限的可能,而“旧”则是为“新”定下位置的锚与港,“外”伴着无限的惊喜,而“内”便是为“外”提供生长融合之处的壤。
社区的流动,文化的交流,是促进街区新旧交融向前生长的动力。
精彩抢先看:
ttg旅宿新场景,展示着不同的“场”、“景”与“场景”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不但是一处延续着《桃花庵歌》中美好生活和文人精神的场地,更是一处能够在文化与精神的流动中,帮助者自身以及其中之人不断变化与成长的场所。更甚至,桃花坞也在主动的寻找着流动与改变,比如这一回,桃花坞便迎来了“文创社区发展高端对话”,ttg的“旅宿新场景——创造流动社区”展、“拉杆箱集市”。在街区中流淌着的,来自各地的人群与各式的不同观点,在流动中交融,为生长播下新的种。
带着历史的痕迹与传承,主动接受与探索着新的东西,爱着古老的过去,也对未来饱含深情,在新与旧的流动和交融中,街区在不断的变化与成长。
在进出间迎接人与世界的精进
什么样的人,会来游一游这充满了设计、对比与国际的桃花坞?外地的游人、本地的住户、垂髫的孩童、充满朝气的学生、奋斗着生活的工作者、有着自己知识回忆的老人、设计师、艺术家、手工匠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中国人、外国人……
不同的年龄身份与地区,却生活在同样的城市与同样的当下。不同的人眼中,会看出不同的设计与对比,而从中国和世界的眼,看到的是相似而不相同的城市与未来。于同一穹寰宇之下,生活并解决着各自的问题,人们总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精进着,而设计,正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
如何处理建筑与人的关系,如何缓解伴随不同发展阶段而来的阵痛,如何加深与解除器物和人之间的链接,如何完成不同状态之间的平稳过渡,以及,如何向更广阔地区的更多的人传递与表达精神和情感。
将各自共同的问题放置于真实的场景之下,不评价、不断言,只是以客观的角度去展示、去接受,而后去思考、去实践。
“大象无形”展
从现在向着未来生活,新与旧的交替之间,不同的生活精神、设计与记忆,应该以什么的方式被传承,传达与传递?
在桃花坞,对比与融合的苏州“半面妆”之中,答案将会被寻找。
(来源:苏州国际设计周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