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为期四天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今天(11月18日)顺利落下帷幕,展会集中呈现了我国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记者这几天蹲点发现,在这些新东西的背后,有那么一群参展主体也是十分新潮。
刘娟,2010年大学毕业,原本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会计,因为一直想有自己的一份事业,2013年决定辞职回乡,养起了蜜蜂。和父辈只是经营一家蜂蜜经营部不同,刘娟围绕养蜂做起了蜂蜜销售、蜜蜂文化馆、农家乐等多个业态,不仅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而且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几倍。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开心就好,喜欢这份事业,然后一直把它做下去。
与城市白领返乡创业想法类似,来自四川的朱恒彬曾是一位成功的药材商人,生意红火,小日子也过得不错。但是总觉得那份事业缺少点归属感,在2010年,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赚来的所有积蓄投入茶园,希望做一款原生态的茶叶,回报社会。和刘娟一样,朱恒彬感觉自己很幸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感觉人赚钱以后,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我种植茶叶的原生态是我的底气,也是对社会健康的承诺。”
记者逛展发现,很多新农民由于此前的经验背景,纷纷将自己的新理念融入当今的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推出的新模式也为农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这个模型,是由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池塘"圈养"循环养殖模式,致力于打破当前水产养殖行业产量上限的天花板。这个模式将原有的水塘散养,变革为罐体圈养,不仅实现了定点投喂、按需施药,节省了成本,产量还能提高4倍。因而,一经展出就受到了相关企业的关注。一家来自南京的水产养殖企业当即准备定下8套设备。
说起该模式的热销,科研团队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何绪刚说,这种方式还可以把95%以上的残留粪便等废弃物,全部吸到这个吸污塔上面,然后发酵做有机肥,上清液,可以通过人工施力,脱氮除磷之后回到池塘里面进行养殖,这样就可以做到零排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今晚18点30分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