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纳底、芦花做帮,手工芦花靴受青睐 利港七旬老汉坚守百年老手艺

2018年11月18日 15:05:16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怕冷的人已经开始穿起了毛茸茸的雪地靴。对于江阴市利港街道后江市村97岁的胡珍秀老人来说,儿子翟仕忠手工编制而成的芦花靴,足以让她从脚尖暖到心尖。这传承了几代人的草鞋,如今虽然穿的人不多了,但却因它蕴含的时代记忆,让越来越多人想要把它珍藏起来。 

  小时候,跟着母亲学做鞋 

  近日上午,趁着暖暖的阳光,73岁的翟仕忠正在把前一天量身定做好的芦花靴给母亲胡珍秀试穿。“母亲小时候裹了几年小脚,所以脚趾处是尖的,因此我做的这双芦花靴是尖头的,适合她的脚型。”贴心的儿子还用棉布把芦花靴的内里缝制好,这样母亲穿起来就不会扎脚底。“以前小时候穿的袜子都是老棉布做的,厚、暖和,不用衬里也能穿芦花靴。但现在穿的都是丝袜、薄棉袜,要是直接穿进芦花靴里,会被底上的稻草割伤了脚。”翟仕忠说。 

  “这采芦花也有讲究,最好是要在中秋节前后去采,那时候的芦花已经开放,但还没有开足,用来做芦花靴正好。”每年中秋前后,翟仕忠就会去江边采芦花,但现在的芦苇荡没有以前多了,沿江地带大都被开发起来做了港口、轮渡,仅利港黄丹村后面还保留着一大片原始的野芦苇。翟仕忠从小就看着母亲做芦花靴长大的,小时候兄妹5人都会帮着母亲做鞋子,然后背着去常州的集市上卖。在那个年代,全村百余户人家家家都做芦花靴。“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稻子收割完了,可以有稻草秆纳鞋底,芦花可以做鞋帮,也是农忙过后村民们增加收入、赚外快的一个好方法。” 

  在翟仕忠家中还保留着一整套制作芦花靴的工具,做芦花靴更是一件费劲、伤手的活。稻草和芦花拿回来后要用大榔头敲结实,芦花要先晒干。稻草不能太干,否则太脆了容易折断还扎手,纳成鞋底之后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稻草纳底、芦花做帮、最后收口,这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一天时间做三双鞋已经是很紧张了。”在翟仕忠看来,每天还能在老母亲的陪伴下做芦花靴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小时候都是妈妈做,我们在一旁看。现在她手上没什么劲了,都是我做,她在一旁看着,时不时还要指点我一下。” 

  开网店,芦花靴销到大东北 

  在翟仕忠家中,做好的芦花靴一双双、一对对都用绳子串联起来,男女老少都适合,还可以根据要求专属定制。“小时候,一双芦花靴可以穿一个冬天,既温暖又舒适,比现在的皮鞋暖和多了。”翟仕忠说,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了更好的替代品,芦花靴的需求也越来越少。但就在5年前,他又因机缘拾起了这门老手艺。“村里一个小学老师想让我做几双芦花靴给孩子们看看,可以让晚辈了解当年的艰苦生活,之后又在网上、朋友圈发了我做的芦花靴,渐渐地就有不少人找上门来让我做鞋。”于是,翟仕忠的儿子开了一个网店专卖芦花靴,去年下半年卖了近170双,最远的销到了北京、沈阳。 

  “去年买了两双,今年还想再买两双给姐姐穿,年纪大了穿这个好。”特意从张家港赶过来的曹凤娥说,以前没见过芦花靴,但亲眼见了翟师傅做鞋,并听他介绍了芦花靴背后的时代变迁,觉得还很有收藏意义。就是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喜爱,翟仕忠才有更大的动力坚持做下去。“我儿子那一代人已经没人会做了,现在村里也就我一个人在做,希望能尽我所能留住这百年老手艺,让更多人知道利港这一特色产品。”翟仕忠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