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身材”玲珑、路线精短的公交微循环巴士日渐为市民所熟悉。本月初,无锡公交新辟的华盛苑微巴线成为继去年11月首批微循环线路运营以来开通的第8条微巴线。一年内开通8条线路,沟通起数十个小区与周边的市场、医院、学校、地铁等点位,公交体系的“毛细血管”正在延展扩张。作为与老百姓贴得最“近”的公共交通载体,微巴解决了市民出行的“首末一公里”,用其短、平、快的服务形式集聚起一批“铁粉”。
家住惠山社区的杨阿婆就是其中之一。杨阿婆患有慢性病,每隔两三天就要上社区医院抽血检查,今年年初,易地新建的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设施新了,规模大了,距离却远了,单程得走1公里左右。幸好没多久,公交黄巷医院微巴线就开通了,解决了杨阿婆一周数次的出行难题,直接从家门口开到医院门口。
“小一点、更灵活”,相比普通新能源公交车,车长8.5米的微巴车型更小巧,且每条微循环线路来回仅5公里左右,全程最多停靠五六个站,早晚高峰班次间隔仅5分钟,由于线路短,一般不会发生脱班现象。微循环线路将社区、医院、商业、学校与地铁枢纽串联,打造符合市民出行需要的“微生活圈”。同时,为地铁和公交干线集散客流,构建便捷、高效的换乘体系,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率。
一年内开通8条线路,可见微巴的人气。最近,我市全力根治“小飞龙”启动新一轮重拳整治,“小飞龙”赶走后,交通空白谁来填?市民对公交微循环的需求日渐高涨。然而微巴线路的进一步拓展却存在诸多瓶颈,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明年计划继续推出新的公交微循环线路,但在考察线路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仍待解决。
市公交集团相关人士举例,目前无锡许多小区的道路状况还不具备公交车通行的条件,随处停放的私家车让微巴进不来出不去,一些小区入口还设置了限高杆。还有一些小区快车道与辅道之间被绿化带隔离,不便设置微巴站台。更重要的是公交场站资源紧缺,小区内部和周边如果不辟公交场站,公交车就缺少回车场地,驾驶员也找不到临时休息的落脚点。
据悉,未来公交集团计划引进车长6.5米的更小巧微巴车型,可在小区周边相对狭窄的道路上灵活穿行。另一方面,市公交集团也呼吁新建小区作规划时尽量预留公交场站的位置,同时欢迎街道、镇、区级政府在收集居民出行需求后与公交方面对接,设计出符合百姓需求、具有长期营运潜力的微巴路线。
(来源:无锡观察,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