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患病人群已达到1亿以上;而且,糖尿病“家族聚集”现象增多,儿童2型糖尿病发生率也在上升。
“家族聚集”现象增多 “糖尿病前期”人群需注意
叶先生今年32岁,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他没有重视,不仅不吃药,还继续高油、高盐饮食,今年4月,出现了并发症。
“末梢神经病变,腿麻,有刺痛感,还怕凉。”叶先生说。
医生介绍,目前年轻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了“家族聚集”现象。叶先生的家族中,已有3人患有糖尿病。就在前不久,中大医院还接诊过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和孩子都被查出患有糖尿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表示:“一个家庭好几个成员有糖尿病,除了很多因素之外,你会发现,他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探讨的,比如不太运动 ,吃得油腻、太甜、太咸的很多。”
针对这种“家族聚集”型糖尿病,医生提醒,首先需要整个家庭从生活方式上予以调整,比如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运动等;同时,有家族史的高危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便早诊早治,尤其是一些“糖尿病前期”人群,更要警惕。
金晖介绍,空腹血糖比正常6.1高,但是又不到7,或者吃过饭两个小时的血糖,在7.8到11.1之间的这些人群,就是“糖尿病前期”,是必须要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从生活方式上去调整,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给血管“点穴”能降糖 适合长期控糖不佳患者
控制血糖、降糖的新法子也很受老糖友们的关注。近日,南京中大医院首创介入疗法降血糖,利用射频消融,麻痹患者的交感神经,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目前已成功治疗2例患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张齐介绍:“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用了两种降糖药物加上胰岛素,空腹血糖还在14.4,我们做了一个腹腔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这次来复查,他的空腹血糖在10以下,药物从两种减少到一种,胰岛素使用量也较以前大幅度下降。”
专家介绍,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特别适用于多年顽固型、合并代谢综合征、多种药物控制不佳的“老糖友”。未来,有望与药物、运动等传统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有效治疗糖尿病。
医生也提醒,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和后天生活方式相关,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需要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孩子经常口渴、尿多,需要及时到医院监测血糖,平时注意调整孩子饮食,增加运动、控制孩子的体重,预防糖尿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今晚6:30分播出的《新闻360》,或者下载荔枝新闻APP和我苏客户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乐萍 编辑/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