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乘坐高铁出行非常普遍,为了提升舒适性,高铁座椅靠背都可以有一定幅度的前后调节。昨天晚上,南京市民吴先生在乘坐高铁时,试图调节座椅倾斜角度,不想却遭到了后排乘客的阻拦。后排乘客表示,自己晕车,吴先生座椅倾斜过度,这样堵着很难受。
吴先生回忆:“昨天晚上18点的时候,上了上海虹桥的G18次高铁,我坐到位子上以后就把座椅慢慢地往后调整,结果后面的两位女士就不让我调整,就把我座位往前推。我说我调整椅子,这是正常的,你也可以往后调,她说就是不行,因为我很不舒服,你这样往后的话,我觉得很难受,空间小。并且大声呵斥我。”
随后乘警出面协调,但是双方仍然没有商量出一个满意的结果。吴先生再次调节座椅靠背,后排乘客用手阻拦,推搡椅背。最终吴先生选择了不再调节椅背,息事宁人。
高铁上调节座椅靠背, 是不少乘客的乘坐习惯。那么,如果在调节座椅时遇到阻拦,您会怎么做呢?记者走上街头,询问了多位乘坐过高铁动车的市民。
市民赵女士:“因为都是公共区域 如果确实是态度比较和蔼地跟我说,我也不是特别累的话,我不会把座位调得太低。有的人故意说,态度不是特别好,可能就不一定会(退让)。”
市民王女士:“根据乘坐时间长短来判定合理性,如果超过三个小时以上,我自己也会不舒服的话,我在顾虑到别人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
市民张先生:“他要是不让你调,那你就算了。出门在外,尽量别人方便,你也方便。”
看来,不少市民都是本着相互商量,相互理解的态度,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满足他人需求。不过,也有市民提出,调节座椅是乘客应有的权利。
对此,律师表示,高铁座椅既然有这样一项便利功能,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就有权利享受这样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一项便利的设计,都有它的局限性。
江苏当代国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虞立峰:”把椅背放到一定角度,前排乘客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实际上是对后排乘客的空间造成一定的入侵。列车本身是一个人群非常密集的空间,造成一定的摩擦和冲突也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需要乘客本着行驶权利的同时,尊重别人的权利,同时也要对别人行驶权利的时候采取容忍,这样一个态度,尽量协商来解决。”
律师介绍,因为调节座椅产生纠纷,理应协商解决。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后排乘客不光进行言语阻拦,还发生了踢,踹,推搡椅背等实际阻拦行为,则是构成了对他人的干扰。而干扰行为如果给前排乘客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他可以向后排乘客主张权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南京地区有线27频道。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李巧林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