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墓的发掘,丰富了扬州城的内涵,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保护利用好隋炀帝墓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隋炀帝墓室不被积水侵蚀,市文物局隋炀帝墓工程指挥部在隋炀帝墓遗址区实施了地下防渗漏工程。
今天,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地下排水廊道人工开挖全线贯通,一衬加固工程已经完工。
地下排水廊道全线贯通
集水井可将积水排出廊道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隋炀帝墓遗址区,地下防渗漏工程正在进行中,第一衬的工程已全部完工,第二衬的加固工程已正式启动。
记者跟随施工人员由集水井进入地下排水廊道后发现,地下排水廊道内部纵横交错,廊道地面有明显的积水。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廊道由人工挖掘而成,为了确保廊道的安全,第一衬的工程便进行了钢构架喷砂加固。此外,记者在廊道内部还见到了密集的钢架。据悉,正在实施的二衬工程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内部加固。该环节的工程需要进行绑扎钢筋,浇铸混凝土,以确保廊道的结构足够牢固。
在地下排水廊道中,记者注意到,墙壁上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个方形的窗户。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窗户为渗水窗;廊道顶部还安装了渗水管。两个装置可以将墓室周边土壤内的水有组织地引到廊道中。当集水井中的积水达到一定高度时,机械装置便会启动,将积水从廊道内排出。
墓室渗水来源于地下水
常年平均地下水位23.5米
地下防渗漏工程对于墓室有何有效的帮助?记者从市文物局隋炀帝墓工程指挥部了解到,在2014年和2017年,隋炀帝墓葬区曾进行了两次勘察。2014年勘测期间发现,墓葬区地下水位最高时达到了24.75米,最低达到了23.1米。而2017年的勘察期间,地下水位最高达到了23.84米,最低达到了23.27米。经多次勘测计算,场地内常年平均地下水位为23.5米。由于季节变化,雨水量会有所有增减,地下水位也会随之变动,一年的变幅在1米左右,即地下水位最高时,可以抵达至地面。
隋炀帝墓工程指挥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隋炀帝墓主室地面标准高度为22.92米,如此一来,便低于地下水位常年平均高度0.58米,低于地下最高水位1.83米。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受地面反渗下去的水和四周侧面的渗水影响,墓葬经常会有积水。
该工作人员介绍,萧后墓后室地面标准高度为24.17米,高于2017年勘察期间最高地下水位,而前室和墓道的最低地面标准高度为23.88米。因此,地下水处于高水位的正常情况下,墓葬内后室无积水,而前室和墓道的较低处积水深在5厘米左右。
“墓室中的积水具有腐蚀性,对于墓室保存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墓室无积水,必须实施地下防渗漏工程。”上述工作人员说,通过前期的勘测,现场排水墓室底板疏干后,自底板砖逢中会向上冒水,由此可见墓室渗水的主要来源为地下水。
工程不改变墓葬历史信息
保持封土的现状地表状态
隋炀帝墓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程的施工方案、工程措施皆确保了不改变、不干扰墓葬的历史信息及总体环境,以求保存墓葬最为原始的面貌;并且不会触及主墓室的原形质、原结构,对现存封土的破坏必须以最低限度为准则,并保持封土的现状地表状态。
此外,工程采用了有效的工程措施切断了墓室和周边土体地下水的侧面联系,为古墓葬的长期保存和合理利用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地下排水廊道在设计上采用动态化设计,也就是会根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改设计方案。
据了解,该工程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施工方便,通过与上部隔水的有机结合,可防止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侧向径流的侵入;通过所设置的集水井将内部超高的地下水定期排除。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