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常州保险40年:从“前世今生”说开去

2018年11月12日 10:25:39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常州保险业的 “前世今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保险由来已久,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已走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史资料表明,中国民族保险的兴起与发展和常州很有渊源。

  1875年12月28日,由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建议并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在当时的轮船招商局内部正式建立了保险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其首创者与开拓者之一的盛宣怀,就是常州人。

  同时,常州是中国保险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从1913年常州设立现代意义的保险机构至今,常州保险业已经过10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史。新中国建立前,在常州保险市场上总计有各类保险机构63家,其中六成是外商保险公司。由于保险业整体的业务规模不大、险种单一,许多保险机构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保险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好景不长,1958年国内保险业务遭遇停办的风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全面复苏的希望,1979年4月国务院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恢复重建。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伴随着常州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常州保险业在改革开放的这4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8年9月末,常州的商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20.81亿元,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4.37%和4685元/人,市级保险公司达到73家,从业人员约3.88万人。保险业对促进常州市经济建设发展、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常州市“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现场

  保险机构、从业人员蓬勃发展

  作为常州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阶段的保险从业者和见证者之一,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孟金贵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1979年4月,国务院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1月3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恢复重建。”孟金贵告诉记者,当时常州的商业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独家经营。“刚开始,常州人保属于市人行的科级单位,1984年才从市人行分设出来,在1989年以前,常州保险业就这一家公司。直到1989年6月,交通银行常州支行设立了保险部,开始代办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保险业务,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1993年11月20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成立; 1997年12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成立。“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保险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常州的保险公司就像雨后春笋般接连成立起来。”据孟金贵介绍,21世纪初,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天安保险、大众保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陆续在常州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业务。以后的几年,陆续有更多的保险机构落户常州,其中2007年增加14家,2008年增加9家,到2009年底,共有48家保险公司在常州设有分支机构,常州保险业的竞争和繁荣局面拉开了帷幕。“2001年10月19日,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当时会员单位才6家,而目前已有80余家会员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美国友邦人寿常州分公司开业,2008年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在常州复业,这是常州保险历史上唯一的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均有的保险机构。“1998年友邦重回我国,同时引进了国外的营销模式,即保险营销员制度。这一‘舶来品’促使常州市的保险营销员呈井喷式发展,当时很多下岗再就业人员纷纷投入保险营销员行列,不但快速推动了常州市寿险业的发展,而且对下岗再就业分流起到了积极作用。”孟金贵感慨道。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含营销员)约3.88万人,比1980年人保常州支公司的16人增加2427倍。保险公司由1家增加到目前的73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8家,产险从业人员约3780人;寿险公司45家,寿险从业人员约3.5万人。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4家,保险专业中介分支机构近百家。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快速发展,充分表明常州保险业在改革开放的4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保险品种日益丰富多元

  据孟金贵介绍,常州保险业刚恢复时,保险险种单一,以企财险、家财险、汽车险为主。“当时都是对公的保险产品,我们积极向企业讲解参保的好处、如何防范风险。1980年4月5日,我们签发了全省恢复保险业务后的第一份企财险保单,被保单位是常州第一棉纺织厂,保费为46125元。”

  1986年,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在常州试点,让一些乡镇企业的员工尝到了保险的甜头。“当时乡镇企业的职工都是农忙务农、农闲务工,没有退休工资。听了我们的介绍,职工们都很感兴趣,希望企业能办理,感慨这样就可以和国企员工一样退休后能拿工资了。”孟金贵至今都记得那些乡镇企业员工当时的高兴劲。

  “上世纪90年代初,为响应国家政策,计生委和几家保险公司还合作推出过独生子女系列保险,包括独生子女教育金、婚嫁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等。”孟金贵表示,独生子女系列保险当时受到不少市民欢迎。

  经过40年的发展,常州市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围绕着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物,推出各类适应市场需求的保险,保险险种从最初的几种变成如今的上千种,保险对象从最初的财产渐渐增加到人身和理财范畴。保险服务的提升以及运用科技+互联网等,都让百姓深切感受到保险的保障功能及诚信服务。

  尤其是近5年来,在“新国十条”的推动下,常州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生保险。

  如积极与市人社局共同开展常州市大病保险制度建设,随着2016年金坛区大病保险机制落地,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养老三家公司共同实现大病保险全市全覆盖,2017年全市受惠民众近348万人,补偿近21万人(次);积极推动发展责任保险,配合政府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相关领域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全面参与灾害事故防范救助,通过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利用商业保险等市场化手段应对灾害事故风险的意识和水平,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创新支农惠农服务,一方面按照政府推动、自愿参保、财政补助、公司经营的原则,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另一方面推动保险公司承保贷款保证保险来拓宽农业企业、农业贫困户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保险业在落实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更是持续发力。

  一方面,稳妥推进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加强政银保合作,建立财政支持与银保合作的风险共担机制,帮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制度化、常态化,着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作用。

  “保险即保障”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常州保险业通过有效的保险保障、及时的保险赔付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成为常州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保险即保障”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保险业复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险都很难被人们接受,一些企业领导听说我们要去推荐保险,常常避而不见。很多老百姓觉得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买保险就是白花钱,甚至有点触霉头。”孟金贵告诉记者,直到1991年常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人保常州分公司及时赔付2.5亿元,很多企业和家庭从中受益,开始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2.5亿元的赔付金额是当年所收企业财产保险保费的8倍多。保险公司快速准确的赔付,对帮助企业救灾和恢复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灾祸无情,保险有爱。1999年夏季特大暴雨降临后,常州人保、太保和平安全力以赴,共赔付6300多万元;2008年初的冰冻雪灾发生后,常州市30多家保险公司上下动员,组织近200个查勘定损小组深入受灾现场及时定损和理算,共赔付3.1亿元;近年来,常州保险业在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行业快速参与灾害、事故处理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2015年起,常州市接连遭受“4.28”雹灾、数次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侵袭和“6.1东方之星”游轮翻沉、“4.2”沪蓉高速常州段多车相撞事故,全市保险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江苏保监局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措施有力,以最快速度查勘定损理赔,对促进常州市经济建设发展、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保险即保障”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市民投保意识日益高涨,常州保险业飞速发展。2017年常州市商业保险保费规模达280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59亿元,寿险保费221亿元,总保费规模是1950年的保费规模74万元的3.78万倍,是1980年的423万元的6220倍。2017年全市保险深度为4.26%,是1980年的0.19%的22倍;保险密度为5987元/人,是1980年的1.46元/人的4100倍。近7年间,保险服务打开新格局,常州保险业共为全市提供了22.77万亿元的财产风险保障,累计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364.06亿元,保险在补偿经济损失、保障民生稳定等方面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改革开放40年 常州保险业大事记

  1980年

  4月5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989年

  6月,交通银行常州支行设立保险部并开办国内保险业务。

  1991年

  常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人保及时赔付2.5亿元。

  1993年

  11月20日,常州市保险学会成立。

  1994年

  1月19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开业。

  1996年

  4月20日,为实现产寿险分业经营,人保分设为中保财产保险公司和中保人寿保险公司。

  1997年

  12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成立。

  1998年

  10月,中保财产保险公司恢复原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1年

  10月19日,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

  2002年

  天安保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大众保险相继进驻常州。

  2004年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永安财产保险、江苏常信保险代理公司、华安财产保险、太平人寿、生命人寿、安邦保险在常州相继开业。

  2005年

  4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常州办事处正式挂牌运营。

  7月22日,合众人寿开业。

  2006年

  都邦财产保险、民生人寿、永城财产保险、信诚人寿进驻常州。

  1月26日,常州太保产险升格为总公司直接管辖的分公司。

  2007年

  中宏人寿、海尔纽约人寿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海康人寿、阳光财产保险、国泰人寿、华泰人寿、中银保险、瑞福德健康保险、平安养老保险、民安保险、渤海财产保险、华农财产保险、恒安标准人寿相继开业。

  1月,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在常州市开展农业保险,十余年来已累计赔付5亿余元。

  8月9日,经江苏保监局和太保寿险总公司批复同意,常州太保寿险升格为分公司。

  9月,首批两家常州市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2008年

  美国友邦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中德安联人寿、安诚财产保险、中国人民人寿、长安责任保险、华夏人寿、金盛人寿、阳光人寿相继进驻常州。

  1月下旬,常州发生严重冰冻雪灾,在常保险公司共赔付3.1亿元。

  2009年

  信泰人寿、天平汽车保险进驻常州。

  3月,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在省政府纠风办和江苏保监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主持下,全省范围内率先以民选竞聘方式开展协会秘书长换届选举,孟金贵成为常州首位体现广泛厚实民意基础的民选产生的秘书长。

  2010年

  紫金保险、长城人寿、光大永明人寿、长生人寿相继开业。

  10月,常州市法院、公安局、司法局、保险协会共同建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联动调解机制。

  2011年

  幸福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国华人寿、利安人寿、建信人寿、安邦人寿相继进驻常州。

  2012年

  人保健康、浙商财险、信达财险、英大财险相继进驻常州。

  5月,常州保险业反保险欺诈工作站正式成立,“破案会战”期间,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两次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常州警保联动取得的反保险欺诈工作成绩。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为109.34亿元,保费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2013年

  英大人寿、东吴人寿、泰山财险相继进驻常州。

  中国人寿财险常州市中心支公司荣获2010-2012年度“常州市文明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是行业内首家省级文明单位。

  2014年

  安信农险、农银人寿相继进驻常州。

  2015年

  招商信诺人寿、国泰财险相继进驻常州。

  5月,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获评5A级社团。

  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陆美琴(时任)获评“中国保险年度人物”,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亲自授奖。

  2016年

  前海人寿、华泰财险、中意人寿、君康人寿相继进驻常州。

  1月1日,利安人寿常州分公司升格为总公司直管的二级机构(B类)。

  4月,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荣获“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9月,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荣获2013-2015年度 “江苏省文明单位”。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224.89亿元。

  2017年

  百年人寿、国联人寿相继进驻常州。

  2018年

  天安人寿进驻常州。

  年初,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重新组成安责险共保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最快理赔时效仅4小时。

  4月24日,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启用“太e赔”+“云调查”,仅1小时完成69.41万元重疾赔付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