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2018年11月12日 10:19:26 | 来源:淮安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说起新四军,

  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新四军战士金戈铁马,冲在前线,

  为营造如今的幸福生活,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精神,

  代代相传,令人敬仰!

  你可知道,

  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

  曾经在盱眙县黄花塘镇境内

  驻扎了两年又八个月,

  并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翻开历史的画卷,

  忆往昔峥嵘,

  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移驻

  盱眙县黄花塘村境内

  直至抗战的全面胜利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城东南约30公里的黄花塘镇黄花塘村境内。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于1943110日移驻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境内,直到抗战的全面胜利,历时两年又八个月,这是新四军军部在一地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

  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之所以选择在此驻扎,是因为这里原是新四军二师师部所在地,群众的基础比较好,西有延绵的山丘,北有洪泽湖的芦苇,为新四军的战时转移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军部在黄花塘期间,陈毅、张云逸、曾山、饶漱石、赖传珠、罗炳辉、彭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领导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摩擦的艰苦斗争,开展了整风、大生产和军政整训三大运动。与此同时,根据中央的要求,军部在黄花塘期间,还开办了华中建设大学、江淮大学、淮南军医学校等高校,为部队和地方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干部。新四军军部驻扎黄花塘期间,适时转入战略反攻,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花塘这个无名小村庄,也因此被载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史册,从而名扬天下。

  在“红色教育”基地

  学习“铁军”精神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弘扬新四军的历史文化,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23月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军部旧址又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的馆名由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于2008年5月1日起免费向社会开放,如今,这里俨然已经成为“红色教育”的基地,接待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为了更好地宣传新四军的精神,弘扬新四军的文化,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在原有纪念馆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为4111平方米的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同时还修复了新四军二师军工厂、新四军卫生部、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及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的领导人的旧居。来到纪念馆,通过观摩,了解新四军的历史和文化,学习“铁军”精神,追忆先烈,思绪万千,心潮起伏!

  参观新四军文化艺术馆

  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

  新四军是一支有文化素养的部队。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经历了数百次的战斗和战役。在烽火硝烟的战斗中,新四军的文化艺术活动像一股强劲的东风,撼动着华中抗日大地,给人们送去了美好的精神食粮,唤醒民众,积极投身抗日,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革命斗争中的两杆子,即“枪杆子”和“笔杆子”。新四军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新四军的成立同时兴起,为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走进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只见巨幅浮雕展现了新四军当年各个团体生活和学习的情况。进入“军魂之门”,便会聆听到雄壮、激昂的新四军军歌,把人们又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激发起人们浓浓的爱国热情!

  忆往昔峥嵘,

  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会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