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中国第一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我国有接近一亿的慢阻肺病人,其中被明确诊断的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秋冬季又是慢阻肺的高发期,应该如何提前防治呢?11月10日上午,慢阻肺诊疗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来看看专家们有什么建议。
今年88岁缪老先生,有抽烟史,查出患有慢阻肺已经十几年了。目前因为通气功能障碍,必须通过呼吸机来辅助呼吸。医生表示,缪老先生目前病情比较稳定,如果不是早发现、早期对病情加以控制,像他这么大年纪的慢阻肺患者,很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而多数的慢阻肺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认知不足,常常导致诊断滞后和治疗缺失。
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轶青介绍:“慢阻肺的初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仅仅是轻微咳嗽和轻度的呼吸困难,但是大多数症状是不被患者和家属所注意的。很多病人已经出现严重的咳喘,特别是气喘、晚间睡眠不能平卧这种状态才会到医院就诊,这时候已经贻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研究发现,我国慢阻肺患病率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农村地区显著高于城市,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剑南告诉记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接近20%是患有慢阻肺的;而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中国的慢阻肺发病率是13.7%。
作为全球“四大慢病”之一,慢阻肺并没有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得到重视,专家建议,要像量血压那样,经常做肺功能检查。
刘剑南提醒,如果有长期的咳嗽、咳痰、活动后的气喘,或者有危险因素比如重度吸烟,有毒有害气体颗粒的接触史,有上述中任何一条,就需要考虑做肺功能检查,通过检查才能最终确诊是否患有慢阻肺。
刘剑南表示,预防慢阻肺,一定要戒烟,同时避免有毒有害的职业性风险。而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秋冬季节可以考虑使用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反复的气道感染,但是不能盲目用药,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正在推进慢阻肺综合防治工程,通过筛查诊断、健康管理、措施干预等手段,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舒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