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3份救济申请看40年沧桑巨变

2018年11月08日 00:31:45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

  65岁的陆国庆是一位入党43年的老党员,丹阳市界牌镇人。最近,陆国庆在整理藏品时,无意间发现一个破旧的塑料袋,袋子里面装了一个发黄的纸盒,纸盒里有一大沓上世纪70年代界牌农民向村支部递交的救济申请。这是陆国庆妻子彭兰清时任村会计时保管的资料,一共有143份。

  这些救济申请大多用报纸、香烟包装纸、账册纸、工分纸书写,已褪色发黄,有不少申请人早已离世。陆国庆一张张地翻阅,脑海里跳出的当事人镜头和家庭画面,当时的艰苦岁月与如今的幸福生活形成强烈对比,让他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陆国庆回忆说,当年村上的贫困户占了多数。特别是位于沿江圩区,穷得出了名。老百姓整天为填饱肚子犯愁,尤其是到了春荒,家家户户都会闹饥荒,因此申请救济的特别多,如碰上有急病重病的更是遭殃也不免向村支部提出救济申请。

  【原件一】兹有团结大队第三生产队姚步生因生活困难前往大队信用社借款拾伍元整。申请人:姚步生 时间:1976年4月27日 大队书记袁纪法批示:同意预借拾伍元整。

  【原件二】兹有团结一队姚龙海同志,因小孩子手断即(注:应为“急”)需去丹阳医院动手术,根据目前家中经济困难,特向大队申请借款肆拾元整,请立即给予解决为感!申请人:姚龙海 时间:1976年4月17日 大队书记袁纪法批示:情况事实,同意预借叁拾元整。

  【原件三】(大队书记袁纪法给大队电工姚茂金的便条)姚茂金同志:你好!来条非别,关于李冬梅、程建建二同志搞血防,缺少经济,希你解决拾元,每人伍元,请你做手续。切勿推却。时间:1975年10月9日

  以上几份有代表性的救济申请,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前那段岁月的艰难。不仅村民遇到困难要打申请报告,即便是办公事,大队有时候也不一定拿得出经费。

  40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为认证这40年的沧桑巨变,陆国庆特地从当年向村支部申请救济的对象中挑选了几位,进行了走访。

  团结村三组村民彭少怀,当年家庭人口多劳力少,整年劳作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即使有了储备粮指标,也要靠救济款去买粮。改革开放后,彭少怀先后经历了跑供销、个体作坊经营、创办公司主攻外贸3个阶段发展,公司年销售已超亿元,一举成为界牌的纳税大户。

  团结村一组村民郭八小,是全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常年靠救济为生。改革开放后,全家积极发展家庭副业,家庭经济逐步好转,先是其长子通过跑供销、经营汽车灯具捞了一桶金,而后次子也尝试办私企,经20年苦心经营,可谓风生水起。昔日逃荒而来的他,如今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跨越了由穷到富的巨变。

  团结村七组村民郭裕财,不仅能写一手好字,作画也栩栩如生。因父母常年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时不时要向村支部申请救济来维持生计。尽管贫困,在对一双儿女的培养教育上,他们没有丝毫含糊,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儿女的学业上。由于励志有方,一双儿女相继考取了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现都在上海工作生活。

  陆国庆表示,看着一张张发黄的救济申请,自己心潮起伏。这4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变革,让我们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尤其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几个关键词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来源:金山网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