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至 “买买买”一时爽 “扔扔扔”浪费多

2018年11月07日 14:29:57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双十一”将至,“剁手党”清理往年囤货

  发现“买买买”一时爽 “扔扔扔”浪费多

  又是一年“双十一”。“剁手党”们蠢蠢欲动,购物车塞得满满的,准备狂购一把。同时,不少“剁手党”在清理自己的“松鼠仓”时,惊讶地发现去年“双十一”的“囤货”还没用完,甚至前年“双十一”囤下的进口沐浴露还没有开封。还有人“买买买”之后不得不“扔扔扔”。 

  “家里20多只口红半数没有拆封,面膜还剩3盒,洗面奶够用两年,一箱暖宝宝用了2年依然没见底。其他彩妆、护肤品堆满了一个大抽屉,最夸张的是前年‘双十一’囤下的3瓶进口沐浴液,还没来得及开封。”这是家住鼓楼区江东中路附近白领周奕近两年来“双十一”的部分“战果”。

  根据淘宝官方统计数据,周奕参加了6年的“双十一”,一共花费9078元,超越了96.3%的小伙伴,一共收到了来自5个国家的60个包裹。其中“战绩最佳”在2016年,“剁手”20单。 

  周奕说,一开始的“双十一”是在电脑上抢单,一直熬到11日零点一过,鼠标疯狂点点点;后来就变成了一边电视上看着商家“双十一”晚会,一边手机下单。“感觉像是个大Party,大家都在买,抢到了就很开心,像占到了大便宜一样。”周奕告诉记者,买的时候很快乐,但之后不久,“囤货”的烦恼越来越多。 

  市民石薇薇是一名“宝妈”,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对她来说,“双十一”疯狂购物有着一份“惨痛记忆”挥之不去:“娃刚出生不久,花大几百块囤了2箱小号纸尿裤,没想到娃长得太快了,刚用了小半箱就不能穿了,只好扔了。” 像石薇薇一样,先“买买买”,后“扔扔扔”的买家不在少数。

  记者采访发现,“双十一”期间疯狂“剁手”的买家,不少人都有着类似经历。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当心“囤积症”,及时掐断“冲动”  

  不论是下单一刻的快乐,还是拆开快递时感觉“很爽”,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黄爱国看来,这都是满足了买家心理需求的表现。“如在正常范围内,能够满足精神需求,没有大碍。一旦严重,就要当心‘囤积症’,需要治疗。”黄爱国说。

  很多人在“双十一”疯狂购物,而买来的东西往往用不到,或买太多用不完,但仍乐此不疲。黄爱国说,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如在“囤积”大量东西的过程中能获得特殊的心理慰藉和安全感;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觉得很无助,感到压抑,就像有人焦虑就拼命吃东西一样,往往通过“囤积”来缓解焦虑。

  “囤积”行为还可能与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不只是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能来源于家庭的影响。例如少年时期因为物品贫乏,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也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在长大后患上“松鼠症”。此外,还有人是从众心理,或虚荣心、占便宜的心理作怪。

  喜欢一件东西,花钱买下来,看价钱便宜,一次性囤了不少。购买者从中感到愉快,又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这样的“剁手”并没有什么好干预的。黄爱国说,需要提醒的是,在“剁手”过程中要当心染上“囤积症”,这是强迫障碍、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出现‘囤积症’时,就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黄爱国说,一是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另一个可以进行精神分析治疗。例如,在购物前列出所需要物品的清单及用量,当出现购物冲动时提醒自己出去散步聊天,或把手机放一边等,以此来转移注意力,及时掐断“冲动”。

  (来源:南京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