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虾第一镇”就在溧阳社渚镇。“再过两个月,社渚青虾就要大量上市了,个头大的青虾一只就有5克重。”日前,记者来到社渚镇,社渚镇农村工作局局长黄志兵颇为自豪地介绍,可持续发展的青虾产业带动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真正将“溧阳青虾”做出了大文章。
数据显示,社渚镇现有养殖农户1300多户,青虾养殖水面6万多亩,亩均产量超过100公斤。2017年全镇青虾产值达5.7亿多元,亩均效益最高达5000元。
社渚镇发展青虾养殖,用了10年时间。从2009年起,社渚镇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优势,从以往的鱼、蟹、虾“全面开花”调整到以青虾为重点的规模化特色化养殖。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农户自愿参与溧阳青虾特色产业发展中,如今,社渚镇已成为全国青虾养殖的集中区,规模、效益、产值全国领先,“溧阳青虾”也成为全国地理标志。
好品质是好品牌的基础。“养虾重在养水,全镇虾塘里的水都可以直接拿来喝。”黄志兵称,目前全镇6200亩水面的青虾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通过无公害青虾认证的水面达3.8万亩,5000亩青虾良种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青虾)农产品基地。
技术创新又成为品牌的支撑。近年来,社渚镇持续开展青虾产业关键环节攻关研究,不断提高青虾生产技术水平,提升青虾产品品质,完善青虾产业链。一方面加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太湖1号”“太湖2号”青虾新品种已成为青虾主导养殖品种。另一方面持续探索一年二茬、虾蟹混养、虾草轮作、青虾高密度单养等养殖模式,提高了优质青虾产量规模,并探索建立了“进排水渠道分离建设+养殖池塘综合处理+人工生态湿地强化处理”为核心的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保障了青虾产品品质。
据了解,规格偏小的青虾每千克有500只左右,偏大的青虾只有150只。但在以前,青虾销售都是按统货去卖,虽然要求上市规格达到每千克有350只左右,但同一批上市的青虾不论大小,大多按平均规格来计,对于养殖户来说,大虾卖不了大价钱,对于消费者来说,统货夹杂小虾觉得不划算。后来,社渚镇专门发明研制了用于分拣不同规格的筛虾机,将规格较小的青虾用于深加工,目前已研制开发出青虾真空微波休闲食品、虾粉等食品并投产,丰富了产品类型,促进了“溧阳青虾”产业的提档升级。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