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党建引领,霍山村的振兴之路

2018年11月06日 11:11:42 | 来源:掌上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霍山村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北部,隶属于官滩镇管辖,曾被列为“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但近几年,霍山村突出以党建为统领,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汇聚乡贤资源,建设文明村风家风,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霍山村党总支书记王维武自豪地说:“三年来,霍山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党群议事会制度、‘五老’信访调解制度,营造了和谐氛围,凝聚了干事合力。”

  党建筑基 由穷到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面对曾经7年换了6名村党总支书记的霍山村,王维武从2015年担任村书记的那一天开始,就把抓党建作为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之举,从落实好“三会一课”、“七个一”工程等制度抓起,每月28日主题党日活动雷打不动,严格签到制度,任何一名党员都不能无故缺席。同时,实施一面旗帜带动群众,坐班接访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发展产业、引领群众,在联系服务群众中使党总支的组织力大幅提升。

  霍山村的党员之家有这么一块展板,公示了全村每个党员的名字以及责任区。这个村还制定了“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名党员家属的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群众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起到了“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效果。

  党建基础夯实了,组织力提升了,村干部威信树立起来了,村两委就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田园综合体3200多亩,虾稻共生1500亩,苗木花卉基地1400亩,农民集体居住占地293亩。全村8050亩耕地,今年就流转了7000余亩,基本实现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增加收入……村民的笑脸映在了党员干部的心上。

  围绕中心 由富到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增加农户收入是关键。霍山村抓住“宅改”这个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力,推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全村老旧宅子拆除602户,户平均增收12.34万元,村集体增收68万元。

  霍山村临山环河,过去村民开山采石、砍树伐木风气浓厚,生态破坏严重,绿水青山无“颜值”可言。但如今,霍山村正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研组以及省、市相关领导对霍山村的裂变给予了充分肯定。兰考县党政代表团还专门前往霍山村考察田园综合体。

  党员带动 由强到美

  如今,在霍山村,村绿色田园专业合作社由党员领办,群众自愿参股保底分红,风险不让群众承担。合作社成立党支部,使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县水投公司在该村投入1.4亿元,综合治理山水林地资源。在“宅改”中,周刘组农户赵慧勇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坚决不愿退出老宅基地,王维武领着村干部登门30多次,历时8个月,以耐心、诚心感化了老赵。老赵终于签字,同意拆迁,复垦空闲老宅基地2.9亩。

  “强基础,聚民心”,王维武在参加盱眙县村(居)党组织书记论坛中深有体会地介绍,最基层的一级党组织书记做工作如果没有耐心、真心和正确的方式,就很难获得群众的支持。在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过程中,该村有些群众因不理解政策而闹事,一度导致该项工作停滞不前、推进缓慢。民风反映党风,好风气是带出来的、管出来的,基层治理要探索,更要总结升华。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心理上的距离。”几年来,王维武带领支委一班人,披星戴月,挨家逐户做宣传工作,到一线和现场去解决矛盾。如今的霍山村,党风正、民心顺、村风淳,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乡贤公园、农民广场正在建设之中,村集体经济由负债77.4万元转变到拥有可用资金220万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