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季节,一起去苏州仓米巷里“闻一闻”稻米香

2018年11月03日 16:10:15 |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百巷苏州第三篇章

  —— 仓米巷:“闻一闻”稻米香 ——

  悠久的过往或许会被渐渐遗忘,但过往的余味却越积越香,时值稻米丰收,来仓米巷“闻一闻”稻米香吧。

  仓米巷这名字一听便知是与粮食有关了,按《吴郡志》记载,巷南宋代为府仓(平江府粮仓),故当时道前街东段称“仓前街”,本巷称“仓后街”,后来才更名为仓米巷。

  《少时记》

  在未被高楼大厦封印前,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从巷陌街角开始的。

  会和小伙伴们偷偷从存钱罐里拿个五毛、一块的,屁颠颠地跑到对门的小店里,买块糖,买支棒冰,然后笑的见牙不见眼。

  会跑去杂货店里买盒粉笔,玩起老师学生的过家家,在还未上学的年纪,只觉得手握粉笔是件十分神气的事。

  会捉个虫,踢个石子,走街串巷,嘻嘻哈哈就能过一天。

  《绿植记》

  老苏州的生活态度从巷子里的绿植就能看出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养上一两盆花草,不是打理得精巧细致的那种,而是经常放任它们野蛮生长。

  无论是私宅还是学校基地,总是要有绿色装点一番,枝枝蔓蔓,即使大门紧闭,也要从墙内、窗户内伸出枝丫,不甘寂寞,向外张看。

  在走巷时,发现了一户精致人家,仓米巷倒是真的应了靖节先生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诗,这家主人以此句作为门头,想必定是个诗书在手,心境恬淡的人。

  《半园记》

  万事求全固然很好,但知足常乐,有时稍有缺憾未尝不是另一种美。去过白塔东路陆氏半园的人一定知道,陆氏半园又被称为“北半园”,而与之相对的“南半园”就藏在这条小巷中,如今虽胜景不再,但也不妨了解一下它的一半与美。

  巷内景致

  “南半园”即史氏半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代园林建筑。位于仓米巷24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半园址原为一老宅,清同治年间俞樾在马医科购地建曲园第宅,将此处转让史伟堂,建东宅西园。

  巷内景致

  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入门处,原有王文治一联:“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点出了造园的立意。

  巷内景致

  园中主厅名“半园草堂”,吴云书联云:“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俞樾《半园记》评此园“少少许胜人多多许”,“高高下下,备登临之胜;风亭月榭,极柏之华,视吴下名园无多让焉。”

  巷内景致

  民国初,园曾开放,游人甚多,又有隐社、半园女诗社、女学研会等在此吟咏集会。

  《仁医记》

  仓米巷还曾住过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当时被誉为“苏州三把刀”之一的萧伯宣就曾定居在此。

  原博习医院院长萧伯宣博士,外科手术技术高超,于民国三十三年,在其寓所创办博爱医院。博爱医院曾有医师3人、护士5人襄助,床位八张。1951年,萧伯宣受聘筹建苏州工人医院,博爱医院乃告结束。现存两层青砖小楼及附属配房。

  墙面有十字符号

  我们在游览拍照时,正巧碰上对门出来晒太阳的一位爷爷,据他介绍,这栋小楼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如今是一半私宅一半公家。小楼的墙面工艺极好,仔细看,会发现每块砖上都刻有英文字母,只是年岁太长,看不真切。

  仓米巷包裹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在这里发生的所有的留存与变迁都变得越发生动。“身有余闲,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史式半园立意深刻,仓米巷的余味也是如此。

  仓米巷地址:

  ●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南侧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