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员戴“智能手表”、公厕装“传感器”……扬州景区启动“智慧环卫”建设

2018年10月30日 07:17:12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垃圾分类喂“小黄狗”,当场兑换现金;保洁员戴“智能手表”,直呼调度中心;公厕装“传感器”,臭气超标会报警……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景区)今年8月启动“智慧环卫”系统建设,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探索更多功能,对环卫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程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垃圾分类喂“小黄狗”,当场兑换现金

  位于迎宾馆对面的锦旺社区,是景区投放的第一个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一排六个回收箱,分别回收金属、塑料、纺织物、纸类、玻璃垃圾、有害垃圾。

  根据系统提示,记者用手机扫码,先登录“小黄狗智能回收”的APP,然后把一摞报纸投入“纸类”箱,手机“我的环保金”菜单显示2.81元。其中,2元是首次注册奖励,0.81元则是按报纸重量折算的金额。垃圾分类后喂“小黄狗”,当场兑换现金存入手机银行,特别受年轻人追崇。

  目前,景区范围内已经安放8处“小黄狗”,其效果怎样?在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点开智慧景区调度中心电子大屏,8只“小黄狗”两个月来的业绩一目了然:共有2041人注册参与,累计回收废品7110公斤、饮料瓶9750个,累计节约标煤7959公斤,减少垃圾焚烧2703公斤,减少垃圾填埋4268公斤,节约木材10立方米,回收再炼钢铁390公斤。系统自动进行大数据分析。

  保洁员戴“智能手表”,直呼调度中心

  旧马桶、破沙发,普通垃圾箱塞不下,放久了就会变成垃圾堆,负责瘦西湖路段保洁的环卫女工朱扣凤,点开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对着表盘上“大件垃圾”图案摁一下,轻松上传实时定位,智慧景区调度中心就会指派大件垃圾清运车前来作业。

  大件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到3%-5%,如何快速及时地处理大件垃圾是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难点。锦旺社区负责人戴素丽告诉记者,社区曾经聘请专人,配备专车收集大件垃圾,服务锦旺苑、玉带河等三个小区,每年为此支付3万元左右费用。景区“智慧环卫”系统上线后,这笔费用便节省了下来。

  景区环卫工人逐步佩戴智能手表,不依附于手机,能实时定位,便于班组长有效调度管理。最开心的要数环卫工人,“智能手表”成为她们的福利,能够实时监测血压、心率等健康指标,还能播放音乐喜剧,在枯燥的作业中增添乐趣。

  景区公厕装“传感器”,臭气超标会报警

  智慧景区指挥调度中心接入了5个垃圾中转站、三个农贸市场、部分公厕和警方432路视频监控探头,真正实现环卫管理的智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农贸市场垃圾箱内部设立“传感器”,无线报警系统设备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及时清运;旅游旺季,景区公厕是否环境脏乱、空气污浊,凭借智能传感系统,可以对公厕的臭气、人流量远程监测,对公厕保洁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通过对环卫作业车辆的远程监控,实现了对垃圾回收、车辆行走路线、清运次数以及工作局进行实时监控,运用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路线,降低运营成本。

  “智慧环卫”系统,把责任落实到“最后一人”

  环卫工作“人多、面广、事杂”,一直以来都伴随着“脏、乱、没有技术含量”等评价,运营成本高、作业效率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许多大城市都在探索智慧环卫建设。

  景区在引进智慧环卫系统时,边实践边开发,逐步推进。如“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无需政府掏钱,环保公司从分类垃圾回收中慢慢收回成本。

  据景区环卫办主任吴祖亮介绍,景区在扬州率先打造“智慧环卫”系统,让环卫运营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人盯人模式,而是数字化、可定位、可追踪的智慧化管理系统,能对各项环卫工作进行远程监控、调度、管理,确保把城市精细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