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岭39-5,曾是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李旭旦故居。施向辉 摄
南京高云岭39-5是个独立的小院。小院内,一栋砖混结构的两层民国小楼,桂花开得正旺,墙根几株粉黛乱子随风摇曳……
10月27日,经改造后,这栋民国小楼变身公共文化空间,对外开放。一群文化爱好者把小院租下,租期为20年,并挂牌“明社·璞斋”,向公众敞开大门,展示民国建筑魅力的同时,举办了《“如灯之影”青铜器拓片展》。
“这个民国小楼,曾是原中央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李旭旦先生的故居。”合租人周宏告诉记者。李旭旦是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在他担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他还编著了《苏联经济地理》,翻译了《苏联地理》等书。并同施雅风、吴传钧等先生一道,在1950年创办了《地理知识》,并亲任主编达7年之久。
周宏介绍说,这次改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小楼的民国风格,一楼还原了民国风格的会客厅,客厅内的沙发、茶几、柜子都是民国时期的旧家具,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都说民国建筑看南京,而事实上,大量的民国建筑如何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困局。”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杨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杨新华说,李旭旦故居被一群文化爱好者租用,并做成公共文化空间对外开放,这是对民国建筑利用很好的探索,这种做法值得点赞。历史建筑只要不伤筋动骨,不破坏原有风貌,开发利用是必然之路。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