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人文基础。5年来,南京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部署,以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共组织24批次、350余人次与“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互访活动,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见了南京的包容与自信、开放与创新。
推动文化先行
构筑“民心交融”人文基础
器械表演《禅武东方》、气功表演《少林硬气功》、拳术表演《天地人和》、功夫扇表演《中国功夫》……2018年7月3日,尼泊尔加德满都尼军俱乐部的看台座无虚席,来自南京西善桥中心小学“梦想娃少儿武术团”的小演员们,为400多名当地民众和学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中华武术表演。
一套套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术表演,将现场观众的热情彻底引爆。台下除了掌声、欢呼声和叫好声,观众们还不时高喊“Bruce Lee”“Jackie Chan”等中国功夫巨星的名字。
从尼泊尔、马来西亚到新加坡,来自南京的“功夫小子”在巡演三国掀起了一阵“武术旋风”。“中国的孩子太棒了!”当地民众对孩子们的精彩演出赞叹不已,很多人表示“有机会一定去了解、学习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近年来,南京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先行,利用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艺演出、书法绘画、非遗展演、文物修复、图书版权等多元形式,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依托“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周”“对非文化工作央地对口合作计划”等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南京打造了“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南京非遗展演”“中国图书之窗”“南京文化周”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品牌,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南京故事的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民心交融”的人文基础。
去年9月26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办的“天涯共此时”迎中秋活动中,来自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文化交流小使者”们用一场精彩的歌舞演出,为现场200余名中尼各界人士送上了花好月圆的中秋祝福。
此后,小红花艺术团还与尼泊尔小天使学校签约结为姊妹友好学校,双方将在文化艺术交流的同时开展深层次合作,为中尼文化交流发挥桥梁作用。
搭建国际平台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习主席给我回信了!”2018年8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让埃塞俄比亚女孩汉娜·格塔丘兴奋不已。
今年5月,在南京名城会搭建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汉娜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青年代表一起,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学暨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并参观了南京图书馆、先锋书店、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甘家大院等文化地标。
观摩古籍修复、体验非遗绝活、对谈文学创作等文化交流活动,让汉娜对南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倾心不已。之后,她用南京十竹斋的信笺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了自己参加论坛的感悟,并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中非青年交流等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今年5月25日—28日,为期4天的2018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以“一带一路”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和4大板块活动为主体,同步开展了主题论坛、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文体赛事等近百场活动,搭建起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
在“一带一路”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国家有关单位领导、海内外城市代表及专家,深入探讨推动文明永续发展、实现共赢的路径选择。
作为名城会的落地成果之一,“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论坛正式落户南京,未来将通过文学翻译、版权交易、出版发行等领域的合作,探索以文学为核心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模式,助力南京打造全国“一带一路”国际文学和图书出版高地。
南京名城会虽然只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地方品牌,却反映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意识。本届名城会紧密契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平台、设置议题、策划活动,通过跨国界、跨文明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展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捐建“中国图书之窗”
金陵书香远溢非洲
今年7月21日,来自金陵图书馆的200册法文、英文书籍落户马达加斯加国家图书馆,成为继尼日利亚、加纳、刚果(布)、纳米比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和毛里求斯之后,南京在非洲打开的第八扇“中国图书之窗”。
金陵图书馆此次捐赠的图书,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人文思想、历史地理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各个领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扇“中国图书之窗”,被马达加斯加文化、手工业发展和遗产保护部长祖哈西称作“中马两国人民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传统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他鼓励该国民众通过“图书之窗”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友谊。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但自古以来,双方的文化交流从未因路途遥远而阻隔。明朝时,从南京出发的郑和船队更是为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友好交往书写了壮伟篇章。
2013年2月21日至3月5日,南京文化代表团赴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三国执行文化部“欢乐春节”品牌活动和“对非文化工作央地对口合作计划”文化交流任务。行程中,代表团向尼日利亚国家图书馆赠送了250册中英文对照的精美中国书籍,成为我国在非洲建立的首个“中国图书之窗”。
此后5年间,近千册介绍中国文化、生活、社会等各领域的图书名著以及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从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南京出发,漂洋过海来到非洲,入藏一座座国家图书馆。非洲多国的“中国图书之窗”由南京首创,逐渐形成了中非文化交流的品牌效应。中国驻刚果(布)大使关键说:“非洲不仅需要中国的医疗队,更需要像南京这样的文化援助。”
如今,在非洲大陆,由南京捐建的8个“中国图书之窗”,已成为中国与非洲各国人民交流互通、互学互鉴的文化窗口,饱含中华文化精粹的浓浓书香,延续着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远端非洲8国的深厚友谊。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