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与一英雄的悲壮!扬剧《不破之城》在宁展演

2018年10月23日 22:55: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扬州城外梅花岭,有一位英雄人物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位英雄就是南明将领——史可法。

史可法雕像

  10月23日晚,大型新编古装扬剧《不破之城》在江苏大剧院展演。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8部优秀剧目之一,该剧讲述了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镇守扬州,以三千将士力敌十万清军,与扬州军民共铸“不破之城”的悲壮故事。

  领三千将士力敌十万清军

  新编历史剧再现英雄史可法

  几声震天的鼓声,拉开了《不破之城》的大幕,舞台上战马嘶鸣、战火连绵,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台上徐徐展开。

  公元1644年,崇祯自缢,明亡。江南之士拥立福王,承续社稷,史称“南明”。1645年,清兵南下,欲取江南。南明王朝,岌岌可危。

剧照

  在诸镇不救、朝廷不援的绝境下,史可法抱定要和扬州共存亡。面对清军将领多铎的诱降,将领的叛降,始终不为所动。最后由于兵力悬殊,扬州守城,七日而破。但面对生死刀斧,史可法与扬州军民一起,铸就了一座精神的“不破之城”。

  全剧除楔子外,共分为《拒降》《明心》《宴敌》《守城》四出。该剧创作于2015年,来自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曾先后荣获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历史人物的现代演绎

  展现英雄,注重挖掘人性

  作为一部讴歌历史英雄的古装剧,《不破之城》又有哪些亮点?主演李政成告诉记者,全剧没有过多描写两军对战的惨烈,将重点放在了史可法守城的那7天,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剧照

  作为扬剧省级传承人,主演李政成已经和12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过40多场演出。进高校,到各地展演,他说每一次演出都对史可法有新的认识。

主演李政成

  而四幕剧中,他最喜欢的是第三出——《宴敌》。作为对手的清军将领多铎在两军交战之前进入扬州劝降,史可法用扬州风光来“宴请”对方,以此表明守城决心。

  “往东看,‘俏湾头红浓翠稀,茱萸栽植万千树’;往南看,‘城南春晖映幽僻,一座座桥拱似虹霓’;往西看,‘万种园林数淮左,千古风流在城西’;往北看,‘天连水,水接天,翻涌涟漪’。”

剧照

  “剧中对两人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细腻,我们能看到史可法不仅是一个正气凌然的英雄,他和多铎虽是敌军,但两人又有一种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这一点非常细腻,也展现了编剧的了不起!”

  剧中,史可法还特地嘱咐贪生怕死的将士,换上百姓衣服去逃命。诉说这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跃然台上。

  主演谈英雄精神

   “忠诚担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主演李政成告诉记者,《不破之城》和传统剧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不仅取材真实,第一次还原历史人物史可法,同时还将传统戏曲中的表演、唱法与现代舞美、乐队结合,产生出更符合当下观众审美需要的剧目。

  为了加强舞台节奏感,2个多小时的演出没有间断,“这需要演员快速切换,有时候往往前一秒下台后一秒就要上台,连换装都来不及。”

主演们排练

  曾获“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有着“扬剧王子”之称的李政成,曾出演过多位历史英雄。在他看来,史可法身上忠诚担当、“明知三千将士无法抵挡十万清军”却依旧顽强守城的民族大义,尤其需要后人讴歌传承。

  “敌人来了,需要有人保家卫国。习总书记说,我们要写英雄,演绎英雄。城破了,精神之城永远不破,史可法身上展现的英雄气节、民族大义,不管是在哪个时代,都需要讴歌弘扬,需要我们铭记。”

上场前演员们在上妆

  “我也想梅花山间步芳径,护扬河畔折柳青。我也想相偕妻子到白首,侍奉娘亲在萱庭。” 一段哀婉的唱词,道出英雄内心。最终,在两方力量悬殊中,扬州城被清军攻破。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主人公史可法的命运牵动人心。现场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惊叹叫好,剧院内掌声连连。

  “大气、震撼、感动!”大剧院外,扬剧迷张先生用了几个关键字表达了感受。他说, 主人公史可法坚守城池的壮举,让他感受到“忠诚爱国”不是一个简单概念。“人物有温度、有血肉,非常感染人。”(记者/向莲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