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航砚湖畔,我们与这位院士“再次相逢”

2018年10月21日 20:01:33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周二16号,产生了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词,叫‘官宣’。历史上的10月16日,54年前的这一天,真正‘官宣’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在中国核事业的纪念碑上有无数科学家不朽的名字,但直到如今,很多人仍然少有人知。10月21日上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的砚湖边,我国著名核科学家陈达院士塑像揭幕仪式举行。

  采摘“蘑菇云”,他参加了41次核武器试验

  陈达院士1937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通市,少将军衔,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测试工作,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为核爆诊断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领导并完成了铀氢锆脉冲反应堆工程建设工作。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7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

  在现场,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省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陈达院士夫人孙芝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郑永安、新疆21基地研究所总工程师陈伟等共同为陈达院士塑像揭幕,并为陈达院士塑像献花。在树木环抱中,陈达院士雕像栩栩如生,神态可亲,眼含微笑,极目远方。

  在宁院士王颖、邢定钰、赵淳生、朱荻、芮筱亭,陈达院士亲属,新疆21基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领导,南航全体校领导,干部师生代表一一上前为院士献花,寄托哀思。

  陈达院士来南航后的首个弟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汤晓斌教授发言中说,如今他还常常想起,陈院士和弟子们说起戈壁滩的情形,“骄阳似火,地表温度达70多摄氏度,穿军用球鞋都烫脚。空气温度40多度,每个人都是鼻子出血,嘴唇干裂。夜间有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甚至连帐篷都被吹倒了。喝的是孔雀河的水,人喝后就拉肚子,服什么药也治不了。戈壁滩上的蚊子个头大,咬了还会过敏。他也说到,那个时候真急啊,每个人都是玩命地干,每天累了就趴桌子上睡一小会,醒来然后继续干,就是为了抢时间。就这样,陈老师参加了包括第一次核试验在内的共计41次核武器试验。”

  原子弹爆炸,他的任务是去采摘那朵“蘑菇云”,“地面取样相对容易一点。事先确立好地点,在原子弹爆炸后,取出灰烬。而在空中取样就相对复杂了。因为那必须在蘑菇云腾空之后,就那么短的时间内,对飘浮在空中的蘑菇云的颗粒进行不同层面的采样。选择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这是我们事先要反复计算的,来不得半点差错。”

  第一次核试验,当核试验的烟云还在翻腾之际,陈达和战友们穿上厚重的防化服,不顾安危直向爆心取样。

  其实,他本无需忍受茫茫戈壁滩的艰苦,1963年清华大学优等生毕业,陈达院士在学校和班主任积极动员他留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清华留校去了条件艰苦的马兰。他说,一我是穷苦人家出生,我能上大学读书是党和政府资助了我30元学费,是国家培养了我;二我学的是核科学,就应该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边远不边远无所谓。“如今我们讲航空报国,不忘初心,陈院士身上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可贵的情怀和初心。”

  从不上“水课”,他对身边人充满温情

  陈达院士对待工作执着认真,对身边的人充满了温情。汤晓斌说,陈老师办公室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陈院士的笔记本,那些年陈院士坚持亲自备课,备课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他从来都是西装领带出场,不坐板凳,站着讲课,用粉笔一个一个公式进行推导,满黑板地写板书。70多岁的老人家,那份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让人无不动容,他却自谦地说:“做科学研究我在行,教书育人是半路出家,讲课艺术我还要提高。” 2014年,大家念及陈院士身体因素,也就没安排他上课,他自己主动提出来安排上课,上午三四节课,两个小时上课,课后又拖了30分钟与本科生分批合影,回家路上他才告诉学生,腿不行麻掉了,以后这个课怕是实在上不了了。“14年12月19日凌晨5点不到,睡梦中的我被陈院士发来的手机短信叫醒,短信的内容是让我转告当天要参加工作面试的博士生,交代面试的注意事项,竟写了200余字,而我知道那几天陈老师在化疗的同时还在接受放疗,发短信的那会应该是化疗的副作用导致他彻夜难以睡眠。”

  09年那时,陈达院士所主持的核科学与工程系老师年终奖金少,些许抱怨传到了陈院士耳朵里,陈老师让汤晓斌买了15个红包,每个红包塞了1000元,并且在每个红包上签了他自己的名字,让他带给系里的每个老师,说是他送的过年红包,汤晓斌知道,这个钱其实是陈院士自己的钱。

  “让充满温情的科学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陈达院士不仅仅在科学上坚韧不拔,还对周边的人就充满了温度”在创作之前,吴为山就听很多人讲述了陈达院士的人生故事,他为这种科学精神所深深感动,“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人格魅力,也是爱国与奋斗的精神。所以我在创作时,把他的微笑、乐观,碰到困难不屈不挠、稳操胜券的一种信念给塑造出来,用原石作基座,是象征他的坚韧不拔;用青铜铸造雕像,通过高温锤炼,是展现出他微笑有温度的形象。”

  作为一个艺术家,能够为陈达院士塑像,让他的精神形象留存在世界上,让后人来学习、瞻仰陈达院士的精神,吴为山感觉非常荣幸。“科学家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科学成果,还有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里面饱含着对人类的一种责任感,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种情感。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和情感,就不会有长期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意志。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青年人所缺乏的,要学习的,让理想和信念成为我们人生中的精神追求。”

  揭幕仪式后,参会领导、嘉宾、师生代表参观陈达院士生平事迹及实物展。该活动也拉开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南航大党委书记郑永安说,陈达院士将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用一生对我国国防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相信院士的精神会在南航的校园发扬光大,希望广大教职工要以优秀知识分子为榜样,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培育者、国之重器的创造者、新风正气的引领者和南航精神的传承者。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校广大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奋斗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来源:交汇点,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